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督俞簡介

督俞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經穴名·督俞 4.1 督俞穴的別名 4.2 出處 4.3 穴名解 4.4 所屬部位 4.5 督俞穴的定位 4.6 督俞穴的取法 4.7 督俞穴穴位解剖 4.7.1 層次解剖 4.7.2 穴區神經、血管 4.8 督俞穴的功效與作用 4.9 督俞穴主治病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督俞穴的配伍 4.12 特效 *** 4.13 文獻摘要 5 經外奇穴名·督俞 6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督俞 1 拼音

dū shù

2 英文參考

Dūshū BL16 [中國針灸學詞典]

dūshù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1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1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督俞:1.經穴名;2.經外奇穴名。[1]

4 經穴名·督俞 穴位 督俞 漢語拼音 Dushu 羅馬拼音 Tushu 美國英譯名 Governing Locus 各

號 中國 BL16 日本 16 法

國 莫蘭特氏 V16 富耶氏 V16 德國 B16 英國 B16 美國 BI16

督俞為經穴名[1](Dūshù[2]BL16)。出《太平聖惠方》。別名高蓋[3]。屬足太陽膀胱經[1]。督指督脈,俞即轉輸,此穴居督脈中點之旁,是督脈之氣轉輸的部位,故名督俞[1]。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悶,呃逆,腹痛腹脹,腸鳴,惡寒發熱,背部疔瘡,心痛,腹痛,腹脹,心絞痛,乳腺炎,銀屑病,咳嗽,氣短,胃痛,現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療心內外膜炎,冠心病心絞痛,膈肌痙攣,皮膚瘙癢癥,冠心病,心動過速,心內外膜炎,胃炎,皮膚瘙癢

4.1 督俞穴的別名

高蓋(《太平聖惠方》)、商蓋(《循經考穴編》)?、高益(《針灸學》(南京))。

4.2 出處

《太平聖惠方》:督俞二穴。在第6椎下兩旁。

4.3 穴名解

督指督脈,俞即轉輸,此穴居督脈中點之旁,是督脈之氣轉輸的部位,故名督俞[1]。

督,有督統、正中之義,指督脈。俞,指腧穴。督脈貫脊而行,為臟腑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諸俞,貫通腰脊。既為督脈之俞,義為諸陽之督也。督脈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總督諸陽,為背部諸俞之統帥。[4]

4.4 所屬部位

背部[5]

4.5 督俞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督俞穴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3]。

督俞穴位於脊柱區,第六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俯伏或俯臥取穴[1]。

壹說“除脊各寸半”(《針灸資生經》)[3]。

督俞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督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內臟)

4.6 督俞穴的取法

督俞穴位於脊柱區,第六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俯伏或俯臥取穴[1]。

俯臥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靈臺(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俯伏坐位,第6胸椎棘突下與後正中線至肩胛骨內側緣連線中點之垂線交點處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1個椎體,其下緣旁開2橫指處即是督俞穴[7]。

4.7 督俞穴穴位解剖

督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骶棘肌。有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頸橫動脈降支。分布著肩胛背神經,第六、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皮膚由第五、六、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重疊分布。該穴深部為第六肋間結構。

4.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豎脊肌[1]。

4.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第6、第7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副神經、胸背神經、第6和第7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動脈分支分布[8]。

布有肩背神經,第六、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並有第六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通過[3]。

4.8 督俞穴的功效與作用

督俞穴有寬胸利膈、調腸和胃的作用[1]。

督俞穴有理氣止痛,強心通脈的功效。

督俞穴位於背部,為督脈之氣輸註之處,部位近於心臟和胸膈,故用針法可治療胸腹部疾病[9]。

督俞穴有理氣寬胸之功,凡關腰、脊、骨、髓、頭腦之病,但可酌取[4]。

寒熱、心痛、腹鳴、氣逆諸病督俞穴均能治[4]之。

4.9 督俞穴主治病證

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悶,呃逆,腹痛腹脹,腸鳴,惡寒發熱,背部疔瘡,心痛,腹痛,腹脹,心絞痛,乳腺炎,銀屑病,咳嗽,氣短,胃痛,現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療心內外膜炎,冠心病心絞痛,膈肌痙攣,皮膚瘙癢癥,冠心病,心動過速,心內外膜炎,胃炎,皮膚瘙癢

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悶、呃逆、腹痛腹脹、腸鳴、惡寒發熱、背部疔瘡等[1]。

督俞穴主治心痛、腹痛、腹脹、腸鳴、呃逆[8]。

督俞穴主治心痛,腹痛,腸鳴,呃逆;以及心絞痛,乳腺炎,銀屑病等[3]。

督俞穴主治心痛;咳嗽,胸悶,氣短;胃痛,呃逆[6]。

現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療心內外膜炎、冠心病心絞痛、膈肌痙攣、乳腺炎、皮膚瘙癢癥、銀屑病等[1]。

1. 循環系統疾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速,心內外膜炎;

2. 其它:胃炎,膈肌痙攣,乳腺炎,皮膚瘙癢,銀屑病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斜刺0.3~0.5寸[3]。

壹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8][6],局部有酸脹感[6],可向肋間放散[6]。

註意:督俞穴不可深刺,以防氣胸[6]。

4.10.2 灸法

可灸[1][8][6]。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3]。

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4.11 督俞穴的配伍

督俞配合谷、足三裏,有理氣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腹脹。

督俞配肩井、膻中,有清熱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乳腺增生。

督俞配心俞、內關,治冠心病[6]。

督俞配胃俞、中脘,治胃痛[6]。

4.12 特效 ***

重按督俞穴,可緩解心絞痛,或用刮痧板由上而下刮拭,也可用艾條灸5~10分鐘,可治腹脹、腹痛等胃腸疾病[7]。

4.13 文獻摘要

《針灸大成》:主寒熱心痛,腹痛,雷鳴氣逆。

《太平聖惠方》:主理寒熱,腹中痛雷鳴,氣逆心痛。

5 經外奇穴名·督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