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豬肚丸簡介

豬肚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豬肚丸的別名 3 處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7 摘錄 8 《普濟方》卷二壹六引《經驗良方》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何氏濟生論》卷二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9.6 豬肚丸的臨床應用 10 《履霜集》卷壹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醫述》卷十三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集驗良方拔萃》卷二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12.6 用藥禁忌 12.7 附註 13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3.6 制備方法 14 《準繩·幼科》卷八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5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功效 15.4 主治 15.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5.6 制備方法 16 《千金》卷二十壹 16.1 方名 16.2 豬肚丸的別名 16.3 組成 16.4 主治 16.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6.6 制備方法 16.7 附註 17 《千金翼》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豬肚丸的別名 17.3 組成 17.4 主治 17.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備方法 17.7 各家論述 17.8 附註 18 《聖惠》卷二十六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備方法 19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1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20 《慎齋遺書》卷八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制備方法 21 《聖濟總錄》卷壹七九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2 《普濟方》卷二二七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幼幼新書》卷二十壹引《張氏家傳》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3.6 制備方法 24 《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趙氏家傳》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4.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4.6 制備方法 25 《楊氏家藏方》卷十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備方法 25.6 用藥禁忌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27 《朱氏集驗方》卷六 27.1 方名 27.2 組成 27.3 主治 27.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備方法 28 《禦藥院方》卷六 28.1 方名 28.2 豬肚丸的別名 28.3 組成 28.4 功效 28.5 主治 28.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8.7 制備方法 28.8 用藥禁忌 28.9 附註 29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29.1 方名 29.2 組成 29.3 主治 2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29.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豬肚丸 1 拼音

zhū dù wán

2 豬肚丸的別名

黃連豬肚丸(《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

3 處方

豬肚1具(制如食法)黃連 粱米各150克 栝樓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麥門冬60克

4 制法

上七味,為末,納入豬肚中縫塞,安甑中蒸之極爛,乘熱子木臼中搗爛,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清熱止渴。治消渴,強中。

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日二服,漸加至50丸,隨渴即服之。

7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壹

8 《普濟方》卷二壹六引《經驗良方》 8.1 方名

豬肚丸

8.2 組成

豬肚1個,蓮子1升(與豬肚同煎1周日,幹為末,去皮心),母丁香1兩,川楝子(打破)1兩,破故紙1兩,舶上茴香1兩。

8.3 主治

小便頻數。

8.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9 《何氏濟生論》卷二 9.1 方名

豬肚丸

9.2 組成

白茯苓(乳拌)5斤,甘草(酒炒)5斤,牛膝(酒蒸)5斤,當歸(酒蒸)5斤,白芍(酒炒)5斤,赤白首烏5斤(連皮打碎,紅棗2斤,黑豆2升,滾湯泡開,壹層豆,壹層棗,首烏從巳蒸至未,好酒8斤陸續灑完,棗留和丸)。

9.3 主治

瘦極。

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滾水送下。

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犍豬肚3個洗凈,砂鍋內煮爛,和棗肉搗為丸。

9.6 豬肚丸的臨床應用

昔壹太監瘦極,僧授此方服之久久,左手挈80斤,右提水壹石。

10 《履霜集》卷壹 10.1 方名

豬肚丸

10.2 組成

黃連2兩(炒),麥門冬2兩,熟地2兩,五味子2兩,花粉2兩,人參1兩。

10.3 主治

虛勞消渴,善食易饑,自汗,大便硬,小便數黃赤。

10.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後米湯送下。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雄豬肚內,縫,煮極熱,搗爛,煉蜜為丸。

11 《醫述》卷十三 11.1 方名

豬肚丸

11.2 組成

人參、苦參、丹參、玄參、沙參、扁豆、石斛、白芍、芡實、蓮肉、山藥、茯苓、甘草、鍋焦。

11.3 主治

墮胎半產。

11.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早滾湯服5錢。

11.5 制備方法

上用雄豬肚1具洗凈,將藥裝入。蒸熟搗爛,焙幹為末,煉蜜為丸。

12 《集驗良方拔萃》卷二 12.1 方名

豬肚丸

12.2 組成

炒麥冬1兩,北沙參2兩,芡實4兩,生白術5兩,金櫻子1兩,杜仲3兩,金毛狗脊2兩,續斷2兩,黑脂麻5兩,沙苑蒺藜2兩,黑發灰2兩。

12.3 主治

遺精夢泄,不思飲食,肢瘦氣弱,咳嗽,漸成勞損。

12.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早、晚米湯送下。

1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雄豬肚1具洗凈,煮極爛,為丸如梧桐子大。為丸時如燥,稍加熟蜜;若濕重,加山藥粉。

12.6 用藥禁忌

忌食豬肝、羊血、番茄。

12.7 附註

方中沙苑蒺藜用量原缺。

13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13.1 方名

豬肚丸

13.2 組成

豬肚(去油洗凈)1個,白術(炒)5兩,牡蠣(煆)5兩,芡實(炒)5兩,蓮須5兩,龍骨(煆)5兩,苦參5兩。

13.3 功效

理脾補氣,固精。

13.4 主治

脾虛氣虧,夢遺滑精,不思飲食,肌肉羸瘦。

13.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錢,1日2次,溫開水送下。

13.6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將豬肚煮爛,曬幹,***為細末,水為丸。

14 《準繩·幼科》卷八 14.1 方名

豬肚丸

14.2 組成

柴胡1兩,黃連1兩,秦艽1兩(凈),蕪荑2兩(瓦上煿幹,去殼取肉,別為末,臨時入用)。

14.3 主治

小兒肝熱面瘦。

14.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飲送下。

14.5 制備方法

上用豬肚1個,破開凈洗,入前藥三味末於內,以酒半缸,童子小便1升,煮幹,春令得所,放蕪荑末又春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15 《幼幼新書》卷二十引《張氏家傳》 15.1 方名

豬肚丸

15.2 組成

南木香半兩,宣州黃連2兩,生幹地黃2兩,青橘皮2兩,銀州柴胡(去根及土)2兩,鱉甲(九肋者,水煮去裙襕,用童便炙黃)2兩。

15.3 功效

退黃,長肌肉,進飲食,解虛勞,行滯,利關節。

15.4 主治

小兒骨熱體瘦,面色萎黃,臍腹時痛,胸膈滿悶,全不入食。

15.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米飲送下,1日23次。

15.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豬膽1個盛藥在內,緊系定口,慢火湯煮令香熟,去線,搗豬肚同藥令極爛,為丸,如麻子大。

16 《千金》卷二十壹 16.1 方名

豬肚丸

16.2 豬肚丸的別名

黃連豬肚丸、豬肚黃連丸、豬肚兒丸

16.3 組成

豬肚1枚(治如食法),黃連5兩,粱米5兩,栝樓根4兩,茯神4兩,知母3兩,麥門冬2兩。

16.4 主治

消渴。下元虛弱,濕熱郁結,強中消渴,小便頻數,甚至夢遺白濁,赤白帶淋。

16.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隨渴即飲服30丸,加至50丸,每日2次。

16.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納豬肚中縫塞,安甑中蒸之極爛,接熱及藥,木臼中搗為丸;若強,與蜜和之為丸,如梧桐子大。

16.7 附註

黃連豬肚丸(《三因》卷十)、豬肚黃連丸(《聖惠》卷五十三)、豬肚兒丸(《普濟方》卷壹七六引《如宜方》)。《聖惠》有柴胡。

17 《千金翼》卷十九 17.1 方名

豬肚丸

17.2 豬肚丸的別名

黃連豬肚丸、黃連煮肝丸

17.3 組成

豬肚1枚(治如食法),黃連5兩,栝樓4兩,麥門冬4兩(去心),知母4兩(無,以茯神代)。

17.4 主治

消渴。

17.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渴即飲服30丸,漸加至4050丸,每日2次。

17.6 制備方法

上為散,納豬肚中,線縫,安置甑中,蒸之極爛熟,接熱木臼中搗,為丸;若硬,加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7.7 各家論述

《杏苑》:用豬肚為腸胃之引,使黃連清熱,知母、麥冬、天花粉生津止渴。

17.8 附註

黃連豬肚丸(《濟陽綱目》卷三十三)、黃連煮肚丸(《中國醫學大辭典》)。

18 《聖惠》卷二十六 18.1 方名

豬肚丸

18.2 組成

豬肚1枚(以皂莢水凈洗,用童子小便2鬥於鍋內煮至5升巳來,取出豬肚細切,於砂盆中爛研,以新布絞去筋膜,卻納小便中慢火煎至2升,入後藥末),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京三棱2兩(炮,銼),檳榔1兩,桂心1兩,幹漆(搗碎,炒令煙出)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1兩,草豆蔻(去皮)1兩,枳殼(炒微黃,去瓤)1兩,石斛(去根,銼)1兩,厚樸(去粗皮,塗生姜汁炙令香熟)1兩,當歸1兩,白術1兩,牛膝(去苗)1兩,桔梗(去蘆頭)1兩,紫菀(洗去苗土)1兩,赤芍藥1兩,蓬莪術1兩,訶黎勒皮1兩,芎藭1兩,神曲(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黃耆1兩,柴胡1兩(去苗),桃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肉豆蔻2兩(去殼),阿魏1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

18.3 主治

脾勞。臟腑冷熱不調,食少羸瘦,四肢無力,骨節煩疼,宿食不消,心腹積聚,臍下冷痛,面色萎黃。

18.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人參湯或溫酒送下。

1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前豬肚煎中,慢火熬令稠,為丸如梧桐子大。

19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19.1 方名

豬肚丸

19.2 組成

豮豬肚1個(凈洗),蒔蘿(炒)1兩,硫黃(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硇砂半兩。

19.3 主治

腎臟風毒氣攻註腰腳,或瘡或腫,臍腹冷痛。

1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1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於豬肚內,用線密縫,酒煮令爛,候酒盡,將諸肚切開,入木臼中熟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20 《慎齋遺書》卷八 20.1 方名

豬肚丸

20.2 組成

癩蛤模1只,胡椒1錢,豬肚1枚。

20.3 主治

食積停痰腫。

20.4 制備方法

上以胡椒納癩蛤模口內,用豬肚1枚,包縫煮爛,為丸服。

21 《聖濟總錄》卷壹七九 21.1 方名

豬肚丸

21.2 組成

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木香1兩,青蒿(去莖)1兩,生幹地黃(焙)1兩,黃連(去須,炒)2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

21.3 主治

骨蒸勞,唇頰赤,氣粗口幹,遍身壯熱,或多虛汗,大腸澀秘,小便赤黃,飲食全少。

21.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日午、臨臥溫水送下。

21.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1枚嫩小豬肚凈洗,入藥末在內,系定,蒸令極爛,研和藥末,為丸,如綠豆大。

22 《普濟方》卷二二七 22.1 方名

豬肚丸

22.2 組成

大黃(炮)1兩,鱉甲(醋炙黃)1兩,柴胡1兩,秦艽1兩,附子1兩,黃連1兩,細辛半兩,川烏半兩,黃耆半兩,桃仁半兩,甘草半兩,幹姜半兩,青蒿子半斤,蔥白1握,韭白1握,烏梅5個(取肉,小便浸),杏仁半兩。

22.3 主治

壹切勞疾,四肢羸瘦,口苦舌幹,白日多睡,夜間不眠,咳嗽膿血,腳手疼酸,背髀拘急,諸藥不治者。

22.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每日3次。以衣蓋之,出汗如膠甚妙。

2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豮豬肚1枚,安藥在內,用綿線縫之;童子小便5升,同入火瓦瓶內,煨極熟;取出肚子,研爛細切,蔥、韭白同研,無灰酒1鬥,煎成膏;入飛羅面4兩為丸,如梧桐子大。

23 《幼幼新書》卷二十壹引《張氏家傳》 23.1 方名

豬肚丸

23.2 組成

鱉甲1兩(用童便並醋***1升熱浸,炙盡為度),白術1兩,薯蕷1兩,胡黃連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青橘皮半兩,紫菀(去土)半兩,桃仁(去雙仁,湯浸,去皮尖)半兩,木香半兩,甘草(炙)半兩,柴胡(去蘆頭)1兩1分。

23.3 功效

解肌熱。

23.4 主治

或時泄瀉,及有積滯,不思飲食,肌肉消瘦。

23.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23.6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在凈豬肚內,系定,煮令極爛為度,出,與藥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24 《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趙氏家傳》 24.1 方名

豬肚丸

24.2 組成

宣連2兩,肉豆蔻1兩,陳橘皮(去瓤)1兩,人參1兩,栝樓根1兩,杏仁(去皮尖)1兩,胡黃連1兩,檳榔1兩,柴胡1兩。

24.3 功效

肥兒消疳。

24.4 主治

小兒肌瘦。

24.5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臨臥米飲送下。

24.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豮豬肚1個,入藥三分之二在內,以麻線縫合,銀石砂器內煮爛,研如泥,更入所留藥末1分,為丸如梧桐子大;兒子若小,丸如綠豆大。

25 《楊氏家藏方》卷十 25.1 方名

豬肚丸

25.2 組成

栝樓根1兩半(生用),牡蠣粉半兩,黃丹(別研)半兩,水銀8錢,黑鉛8錢(結砂子),苦參1兩,密陀僧1兩,知母1兩。

25.3 主治

消渴。

25.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臨臥米飲送下。

2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男子患,用米生養草豬肚1枚,婦人患,用豮豬肚1枚,貯藥在內,以綿縫合,用繩子10條系在壹口新磚上煮,不令得轉;更別取栝樓根半斤細切,在水中壹處同煮,自卯至午取出;細切肚子,研令如泥者軟硬,同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25.6 用藥禁忌

此藥宜陰幹.不得日曬。忌熱面、豬肉、蔥白、炙煿物及酒色100日。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6.1 方名

豬肚丸

26.2 組成

柴胡1兩(去蘆頭),蕪荑1兩,胡椒100粒,木香1分(不見火),胡黃連1分,雄黃半兩(別研),麝香少許(別研),雄豬肚1個。

26.3 主治

小兒肌體黃瘦,不思飲食,身體潮熱,四肢無力。

26.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2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糯米八豬肚內,縫定煮爛,去糯米,細切豬肚,和藥末為丸,如綠豆大。

27 《朱氏集驗方》卷六 27.1 方名

豬肚丸

27.2 組成

川烏(炮)4兩,附子(炮)4兩,幹姜(炮)1兩半,白術1兩半,厚樸1兩半,良姜(炒)1兩,肉豆蔻(煨)1兩,蓽茇1兩,禹余糧(火煆,醋淬)1兩,縮砂仁1兩,丁香1兩,桂心1兩。

27.3 主治

臟寒泄瀉。

27.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空心米飲送下。臟寒泄瀉,早晨先用厚樸、附子2味,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此豬肚丸。

27.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豮豬肚1只凈洗,以川椒1兩(去目),茴香1兩,大曲2兩,入豬肚內,用線縫定,酒醋煮爛;取出川椒、茴香、大曲焙幹,為末,均和前藥,以豬肚子杵和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28 《禦藥院方》卷六 28.1 方名

豬肚丸

28.2 豬肚丸的別名

經驗豬肚丸、積肥丸、參術丸

28.3 組成

白術4兩,牡蠣(燒)4兩,苦參3兩。

28.4 功效

進飲食,健肢體。固精養血。

28.5 主治

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膏梁濕熱,釀於脾胃,留伏陰中,男子便數夢遺,婦女淋帶穢濁。

28.6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米飲送下,日3次。瘦者服即肥。

28.7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以豬肚1個煮熟,銼研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28.8 用藥禁忌

忌食豬肝、羊血、番茄。

28.9 附註

經驗豬肚丸(《醫統》卷七十)、積肥丸(《攝生眾妙方》卷五)、參術丸(《仙拈集》卷二)。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29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29.1 方名

豬肚丸

29.2 組成

豬肚1枚(凈洗),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澤瀉2兩,肉蓯蓉(去皺皮,酒浸,切,焙)2兩,幹姜(炮裂)2兩,青蒿2兩,陳橘皮(去白,炒)2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1兩,檳榔(銼)1兩,黃連(去須,炒)1兩,柴胡(去苗)1兩,木香1兩,桂(去粗皮)1兩。

29.3 主治

腎勞,腰腳疼痛及脾胃極冷。

29.4 豬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米飲送下。

2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將諸肚入熟艾10兩,以米醋1鬥爛煮取出,搗研令細,入諸藥末,入余醋和硬軟得所,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豬肚丸 《普濟方》:[卷壹百七十八消渴門]消中

)輕粉上搜勻。每服二錢。長流水調下。齒浮是效。投豬肚丸補。黃柏丸(出聖濟總錄)治消中。黃柏(二兩去粗...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粟米飲下。治臟腑枯燥,口幹引飲,小便如脂。黃連豬肚丸黃連、粱米、栝蔞根、茯神各四兩,麥門冬、知母各...

《普濟方》:[卷壹百七十六消渴門]辨六經渴病並治

幹葛枇杷葉黃栝蔞子麥門冬五味子(各壹兩)檀香(豬肚丸(出千金方)治諸渴疾。川黃連(五兩)凈白幹葛知...

《本草經解》:[卷壹草部上]術

酒煎。治產後嘔逆。同陳皮。治脾虛脹滿。同谷芽、豬肚丸。治脾虛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炮姜暑瀉。同苦參...

《醫方證治匯編歌訣》:通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