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古代,學童入學通常舉辦什麽儀式

在古代,學童入學通常舉辦什麽儀式

在古代,學童入學舉辦儀式如下:

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流傳下來的“開學儀式”歷經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開筆禮。

1、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因此,古代開學儀式的第壹課即是“正衣冠”。

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讓學生註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先要上的第壹課。入學時,新生要壹壹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2、國人講究尊師重教,因此入學祭拜先師,也是壹個重要環節。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據《學記》記載:“大學始教,皮弁祭菜”。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

3、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凈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壹次,然後擦幹。洗手的寓意,在於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誌、心無旁騖。

4、開筆禮這是開學禮的最後壹道程序,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朱砂開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壹個紅痣。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後的學習能壹點就通。

“入學禮”完成後,才代表著學生已經正式拜在先生門下,開始踏上“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古代學生的入學儀式,代表著壹種歷史厚重感和儀式感,目的是教導每個學生都要去尊重知識、尊敬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