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可以簡單介紹魯迅、巴金、聞壹多、梁實秋、林語堂等人嘛?

可以簡單介紹魯迅、巴金、聞壹多、梁實秋、林語堂等人嘛?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壹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仿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壹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2.巴金(1904~)現、當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壹、王文慧

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

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

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

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裏的秋天》、

《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

《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

《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

被魯迅稱為“壹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壹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

《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

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

《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

《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

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

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

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誌。他熱情關註和支持旨在繁榮文

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

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

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

《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

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

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壹代的

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

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

樸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壹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3.聞壹多 (1899—1946)男,原名聞家驊。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被稱為三重人格。新詩集《紅燭》、《死水》、《太陽吟》、《憶菊》、《發現》、《壹句話》都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曾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壹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4.

(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壹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1915年秋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第壹篇翻譯小說《藥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於《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第壹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於1921年5月28日《晨報》第7版。1923年畢業後赴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第二年到上海編緝《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誌。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義,發表不少詩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時受新人文主義者白壁德影響較深。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年在《晨報副鐫》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楊振聲邀請他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幅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離家獨身到後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並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年底開始編輯《中央日報》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後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範學院(後改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後兼系主任,再後又兼文學院長。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歲以後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著作

《冬夜草兒評論》(評論)與聞壹多合著,1923(自費刊印)

《浪漫的與古典的》(評論集)1927,新月

《罵人的藝術》(雜文集)1927,新月

《文學的紀律》(評論集)1928,新月

《偏見集》(評論集)1934,臺.正中

《約翰孫》(評論)1934,商務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臺.正中

《實秋自選集》1954,臺北勝利書局

《談徐誌摩》(散文)1958,遠東

《梁實秋選集》1961,臺北新陸出版社

《清華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雜文》1963,文星

《文學因緣》(散文)1964,文星

《談聞壹多》(散文)1967,傳記文學

《秋室雜憶》(散文)1969,傳記文學

《略談中西文化》1970,臺北進學書局

《實秋雜文》1970,仙人掌

《關於魯迅》1970,臺北愛眉出版社

《實秋文存》1971,藍燈

《西雅圖雜記》(散文)1972,遠東

《雅舍小品續集》 1973,臺.正中

《看雲集》(散文)1974,誌文

《槐園夢憶》(散文)1974,遠東

《梁實秋自選集》 1975,黎明

《梁實秋論文學》 1978,時報

《梁實秋劄記》1978,時報

《白貓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

《雅舍小品》(3、4集)1982壹1986,臺.正中

《雅舍雜文》 1983,臺.正中

《雅舍談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國文學史》1985,臺北協誌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翻譯書目

《阿伯拉與哀綠綺斯的情書》(散文集)英國密爾頓著,1928,新月

《結婚集》(短篇小說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華

《潘彼得》(小說)英國巴利著,1930,商務

《西塞羅文錄》 羅馬西塞羅著,1933,商務

《職工馬南傳》(長篇小說)英國哀裏奧特著,1932,商務

《威尼斯商人》(劇本)英國莎土比亞著,1936,商務

《奧賽羅》(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哈盂雷特》(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暴風雨》(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 1937,商務

《吉爾菲先生之情史》1944,黃河書局

《情史》英國喬治.艾略特著,1945,重慶黃河出版社

《咆哮山莊》(長篇小說)英國 E.勃朗特著,1955,臺.商務

《百獸圖》英國奧威爾著,1956,臺.正中

《莎士比亞戲劇集20種》 1967,文星

《雅舍譯叢》(詩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亞全集》(戲劇37集、詩3集)1986,遠東

5.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壹。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雕”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壹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書目:

《剪拂集》(雜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評》(評論集)1930,北新

《語言學論叢》1932,開明

《歐風美語》(散文集)1933,人間

《大荒集》(雜文集)1934,生活

《我的話》(第1卷,雜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時代

《我的話》(第2卷,雜文集,又名《拙荊集》),1936,時代

《林語堂幽默文選》1936.萬象

《生活的發見》1938,東京創元社

《新生的中國》1939,林氏出版社

《俚語集》(雜文集)1940,上海朔風書店

《第壹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語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國聖人》1941,上海朔風書店

《中國文化精神》1941,上海國風書店

《諷頌集》蔣旗譯,1941,國華編譯社

《愛與刺》1941,明日出版社

《錦秀集》1941,上海朔風書店

《生活的藝術》1941,上海西風社

《有不齋文集》(雜文集)1941,人文書店

《雅人雅事》(雜文集)1941,上海壹流書店

《語堂隨筆》1941,上海人間出版社

《撥荊集》(雜文集)1941,香港光華出版社

《瞬息京華》(長篇小說,又名《京華煙雲》)張振玉譯,1940,上海若幹出版社

《文人畫像》1947,上海金屋書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務

《林語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無所不談》(1壹2集,雜文集)1969,文星書局;1—3合集,1974,開明

《平心論高鄂》(雜文集)1966,文星書局

《語堂文集》1978,開明

《林語堂經典名著》(1— 35卷)1986,臺灣金蘭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與人合集,1986,重慶人民出版社

《中國人》(雜文集)1988,浙江人民

《賴柏英》(長篇小說)1988,湖南文藝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