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shāng kē wài zhì fǎ
2 英文參考External treatment for osteonosus and traumati ***
3 註解骨傷科外治法是對傷病局部進行治療的方法。除針撥、牽引、手術、理傷手法及正骨器外,常用外治法還有:
(1)敷貼。即將藥膏或膏藥貼附於損傷局部。膏藥或藥膏按其功用可分為消瘀退腫止痛類、舒筋活血類、接骨續筋類、溫經通絡類、祛風除濕類、清熱解毒類、生肌拔毒長肉類等。
(2)摻藥。是將藥物碾成細小粉末直接摻在傷口上,或摻在軟膏上敷貼患部的外治法,常用於止血收口、生肌長肉、去腐拔毒、溫經散寒、清涼散風、祛寒散毒等。
(3)塗搽。即將藥物制成液狀藥劑,直接塗搽或配合理傷手法使用於患部.常用的塗搽制劑有水劑,油劑、酒劑三種,多用於早期傷口感染,治療跌打損傷或理筋手法時的局部塗擦,或用於閉合性新傷及陳傷舊患。
(4)洗滌。即將藥物煎成湯液或用鹽水等外洗傷口局部,適用於治療開放性損傷。能達到清潔傷口、預防感染或促進肉芽組織及上皮組織增生、促使傷口愈合的效果。
(5)熏淋。即將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進行熏蒸和淋浴,適用於坎組織損傷初期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者,或骨關節損傷後期,關節僵硬,肌肉萎縮者,或損傷而引起局部邪毒感染者。
(6)熱熨。即將藥物加熱後用布袋裝好,熨貼於損傷局部,適用於骨關節損傷時間較長,局部瘀血凝聚、腫痛不消者;或慢性腰腿痛、風濕關節痛等。近年在此基礎上發展的電熱熨貼,適用於治療壹切骨關節損傷。
(7)藥線。又稱藥條。是用桑皮、紗紙或棉紗撚成線條狀外粘或內裹具有拔毒去腐功效約物以作腐蝕瘺管壁或引流膿液之用,適用於附骨癰疽、流註及骨癆形成的瘺管者。
(8)針灸.即使用針刺或艾灸人體相應穴位,從而治療損傷的方法。
(9)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熱力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引起局部充血或郁血而達到治療傷病的目的。適用於治療軟組織挫傷,肌肉、關節勞損,以及骨關節損傷後期。
古籍中的骨傷科外治法 《傷科大成》: *** 法摩者徐徐揉摩之。因損傷皮膚筋肉,腫硬麻木,而骨未有折斷者。《傷科大成》清趙濂公元16441911年...
《江氏傷科學》:[秘傳方]續筋骨方(第二十二)土鱉血竭龍骨***等分,研細末唾調塗。《江氏傷科學》...
《傷科大成》:[應用諸方]整骨麻藥生南星(各五錢)曬脆為末,以燒酒和敷,任刀割接骨不知痛苦。《傷科大成》清趙濂公元16441911年...
《傷科補要》:器具總論於安,重傷可就於輕。再施以藥餌之功,更示以調養之善,則正骨之道全矣。《傷科補要》清錢潢公元1808年...
《傷科補要》:[器具總論]杉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