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國學流派淺疑
陰陽家是流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壹種學派,齊人鄒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記》稱其:“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大體而言,鄒衍的陰陽家思想表現在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試圖進壹步的發展,用來建構宇宙圖式,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名家是先秦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學派,戰國時稱“刑名家”或“辯者”,西漢始稱“名家”。 名家主要活躍在先秦的春秋戰國時期,以善於辯論,善於語言分析而著稱於世。作為壹個思想流派而言的“名家”,它的思想與現代的漢語所說的“名家”是不同的。這個“名”不是有名的名、出名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事物的名稱、概念。由於種種原因,名家這個學派後來幾乎沒有了繼承人,壹般人在談到先秦諸子的時候,甚至還有可能忽略它。首先正式提出“名家”這個說法的,是漢代的學者。雜家本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壹家,其內容很多與方術有關。雜家的代表壹是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另壹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雜家在歷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 現代科學越來越細化,“雜家”這稱號,現在基本上說的就是此人沒有專業本事,什麽都知道壹點,但什麽都不精通的意思。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註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壹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