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遺跡和古籍記載講,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當是“梁祝”民間傳說故事的初始發源地,主要理由是: 第壹,真正的梁山伯墓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高橋。在全國的10處梁祝墓葬遺存中,寧波市鄞州區高橋的梁山伯墓經專家考證,其墓室規格和隨葬器物,均符合晉代的墓葬制度,這與梁山伯曾為 縣(鄞州的古稱)令和逝於斯葬於斯的史實是相符的。而其他9處墓葬,則多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梁祝”美妙故事而建造的紀念性建築物,並非真正的“梁祝”墓葬遺跡。同時,在梁山伯墓側還有壹座梁山伯廟,全國僅此壹廟。墓廟同處壹地,這在其他地方的梁祝墓葬遺存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高橋的梁山伯墓當是確屬無疑的真跡。 第二,關於“梁祝”墓的遺存及其傳說軼事,在寧波的史誌和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宋代張津在《乾道四明圖經》中稱:“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臺同葬之地也,在(鄞)縣(西)十裏‘接待寺’之後,有廟存焉……按《十道四藩誌》雲,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明代黃潤玉在《寧波府簡要誌》中說:“義婦冢,縣西十六裏。舊誌,梁山伯、祝英臺二人少同學……後梁山伯為鄞令,卒,葬此,英臺道過墓下,泣拜,墓裂而殞,遂同葬焉。東晉丞相謝安奏封為‘義婦冢’。”明代張時在《嘉靖·寧波府誌》中雲:“晉梁山伯,字處仁,家會稽。……山伯後為鄞令,嬰疾弗起,遺命葬於 城西清道源。”清代徐時棟在《光緒·鄞縣誌》中稱:“梁山伯、祝英臺墓,縣西十裏接待院後,有廟。” 第三,鑒於上述“梁祝”墓廟的歷史遺存和史誌、古籍記載,上海、江蘇、浙江三地50余位民間文學研究專家和歷史學家,於1987年會聚浙江寧波“梁祝”墓廟歷史遺存現場,召開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研討會”。經過研討,與會專家、學者壹致認為:梁山伯與祝英臺不但確有其人其事,而且“梁祝”民間故事的發源地就在 “梁祝”墓廟歷史遺存地鄞州高橋壹帶。2002年4、5月間,有中國、美國、法國、摩洛哥、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7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的“梁祝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再壹次達成了“鄞州高橋是‘梁祝’民間傳說故事的發源地”的***識。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在會上說:“鄞州是寧波的前身,同樣有豐厚的文化積聚。美麗動人的梁祝故事誕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寧波的梁祝文化不僅是中國的重要文化資源,而且是世界人類文化的重要遺產。” 會議期間,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批準的“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落戶寧波鄞州,正式掛牌。 由於專家壹致公認寧波鄞州區高橋壹帶是“梁祝”文化最原始的發源地,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到了有七千年歷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子民——寧波人的肩上。由國家文化部會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民俗保護開發研究中心及有關部門參加的“梁祝傳說”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籌劃研討會,已於日前在寧波舉行。據悉,國家有關部門已將“梁祝傳說”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報告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民俗保護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陳勤建教授認為:憑著“梁祝”千百年來流傳在中國和東南亞壹帶廣泛深刻的社會影響力,去“說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應該說“打動力”很大。去年4、5月間在寧波召開的“梁祝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總代表青島泰之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和中國各界壹起致力於中國瀕危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並確保這些傑出的藝術價值為人類***享。” 梁山伯與祝英臺矢誌不渝的千古絕唱愛情傳說故事,淒婉悲愴,美妙動人,極具魅力,催人淚下,在海內外流傳甚廣,曾被世界戲劇大師卓別林譽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傾倒了國內外眾多的男女老少。在“梁祝”故事的流傳過程中,人們出於各自的喜好,在國內外衍生出許多具有不同國家、地方特色和地域特點的“梁祝”故事情節,這是“梁祝”故事魅力所產生的、無可厚非的社會自然現象。但在探討“梁祝”故事的起源與流傳問題上,應該分清“源”(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是真正的原始發源地——至今寧波還流傳著“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壹到” 的民諺。)和“流”(其他地方)的關系,這是不能含糊、必須搞清的。基於這個想法,我們撰寫了此文,以求正本清源,並求教於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