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西北部巍峨的觀武山就坐落在龍門山的盡頭。現在武都鎮西十裏的陳塘關(也叫成塘關),位於川西北亞平原與龍門山的交界處。能在這裏誕生哪咤神童,為民除暴,是為老百姓祈福的心願。哪咤聰明、勇敢、機智、正直的故事代代流傳於世。
在鄧艾於公元263年在創立道士蜀國之前,陳塘關是進入龍門山、鎮守涪江和平通河的關隘。這裏地勢險要,既能扼守兩個沿江大道的往來,又能封鎖通往大山區的通道,直通陜甘。鳥瞰,兩江如練。相傳托塔王李靖為連長,三皇子哪咤就出生在這裏。《江油縣誌》援引唐代《尹平縣誌》記載,陳塘關為古關。《江油縣誌·關艾誌》中說:陳塘關,又名高塘關,在縣城(今武都鎮)西十裏處,山峰險峻,俯瞰江城河,山上有井,與水混濁。相傳古代這裏有九口井,是李靖屯兵時挖的。壹口井壹直使用到現在。它有幾十英尺深,水清澈而豐富,每天可供數百人飲用。清晨,附近的人都在這裏取水,井水渾濁卻不幹燥。由於哪咤就出生在這裏,他關於東海的故事也因此而名揚四海,後人在陳塘關舊址建了壹座道觀,所以也叫陳塘關。據1949前唐晨寺最後壹位道士白宗仁說,唐晨寺規模宏大,殿宇重疊,有唐晨老祖、觀音的塑像,李靖和哪咤金身的塑像,還有哪咤殿和塔。雖然興衰之後風韻猶存,但199 PE館還在。
觀武山的“燕兒石”化石、龜類化石和鬥團山的三座山峰都是由離石沈積巖組成,說明陳塘關下的涪江河畔地區在古代曾是水域。據古籍記載,陳塘關東南塔下的涪江大彎,就是九灣河的遺址。根據鬥疃山的記載,這壹段河流早在唐朝以前就叫九灣河。清乾隆元年十月初壹日,地方巡檢員舒春蘭上書重修鬥團山雲巖寺碑文,曰:是山之名,亦以真人命名,姓鬥,名團,字明,住九灣江畔生潭。《江油縣誌》傳:竇真人本名子明,江油人,主書張明,後棄官藏於竇平。毗鄰這壹段河道,至今仍叫鬥平壩。可見,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竇居住的九灣河就在這裏。而且這條河東岸頂上至今被盜的東塔,是清朝以前修建的古塔。塔上刻有對聯,上聯“水繞九灣宣德地”,下聯“山橫壹柱接天”。哪咤在這裏殺死東海龍王巡夜叉和龍王三王子的故事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