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合著及譯著)
專著:
朱曉陽(著):《罪過與懲罰:小村故事(1931-1997)》,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論叢,第32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第1-313頁。
《面向“法律的語言混亂”——從社會與文化人類學視角》,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編著:
陳向明、朱曉陽、趙旭東(主編):《社會科學方法與評論》,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朱曉陽 侯猛 (編): 《法律與人類學:中國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24頁
另有合著《象征與暗流》以及中英文論文若幹。
主要論文:
1,朱曉陽:“語言混亂與法律人類學的整體論進路”,《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2,朱曉陽:“語言混亂與草原“***有地”, 《西北民族研究》,2007,第壹期。
2006
1, 朱曉陽:“社會科學方法觀念與整體性原則——從文化深描到個案延伸”,陳向明、朱曉陽、趙旭東(主編):《社會科學方法與 評論》,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2, 朱曉陽:“糾紛個案背後的社會科學觀念“,《法律和社會科學》第壹卷,蘇力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第159-198頁; 摘要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第四期。
3, 佟新 朱曉陽 胡瑜:“歧視研究的方法論——底層勞工群體對歧視的認知“,李薇薇 Lisa Stearns主編:《禁止就業歧視:國際標準和國內實踐”,法律出版社,2006,第80-108頁。
2005
1, 朱曉陽:“‘誤讀’法律與‘想象家園’:國企改制時期的壹個個案”,《社會科學戰線》,2005, 第3期,第197-206頁;收入馮同慶編:《中國經驗:關於企業治理與職工參與的社會學 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 朱曉陽,佟新,戴建中:“企業改制過程中職代會的作用:Z廠的經驗”,馮同慶編:《中國經驗:關於企業治理與職工參與的社會學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 朱曉陽:“在參與式的時代談性別意識分析的困境”,《開放時代》,2005, 第壹期,第140-148頁。
4, 朱曉陽:《進入貧困的轉折點及幹預》,《廣東社會科學》,2005,第四期,第178-184頁。
5, Anita Chan, Zhu Xiaoyang, “China’s Experience: A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 Enterprise Governance and Workers Participation”,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 37, no. 4/Spring 2005).
6, Zhu Xiaoyang, Anita Chan, “The Chinese staff and workers' representative congress: An institutinal Channel for workplace grassroots interests?”,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 37, no. 4/Summer 2005).
7, Zhu Xiaoyang, “Misreading law and the imagined homeland: a case stud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 Volume 38, Number 1 / Fall 2005..
2004
8, 朱曉陽:“施惠原則、壘大戶與貓鼠***識”, 《開放時代》, 2004, 第六期,第24-35頁。
9, 朱曉陽:“反貧困的新戰略:從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窮人”,《社會學研究》,2004年第2期, 第98-102頁。
10, 朱曉陽:“延伸個案”與壹個農民社區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評論》,2004第二卷,第27-54頁)。
2003
11, Anita Chan,Xiaoyang Zhu: “Disciplinary Labor Regimes in China’s Factories”, Critical Asian Studies, Vol. 35, No.4,December 2003, pp. 559-584.(SSCI收錄:ISI:750RT)
12, 朱曉陽 陳佩華:“治理時代職工利益集中表達的制度化渠道--職工代表大會”,<開放時代>,廣州,2003,第3期, 第120-132頁;收入馮同慶編:《中國經驗:關於企業治理 與職工參與的社會學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