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朝的狀元最多。
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907年)丁卯科,285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壹次,約產生狀元270人。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余人。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沿唐制,有狀元11人。宋代有狀元118人。
元代的蒙、漢狀元***32人。明朝有狀元90人。清代至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廢科舉制時,其間有狀元114人。總計由唐初到清末,***有狀元504人。遼金兩代,實以名列榜首的進士為狀元,此外,則遼代的狀元為18人,金代的狀元為15人。
大器狀元:
1、王維
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歌藝術被贊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壹”。其繪畫被推崇為“南宋繪畫之祖”,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柳公權
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狀元柳公權,和唐代另壹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歷史上把他和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合稱為“楷書四大家”。
3、張又新
他所撰《煎茶水記》壹卷,評論各種泉水煎茶之優劣,是繼陸羽《茶經》之後中國又壹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他還是“連中三元”(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壹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頂桂冠都摘取了)的科舉奇才,歷史上“連中三元”者連他在內僅有17人。
4、王溥
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編撰了《唐會要》壹百卷,及《五代會要》三十卷。這兩套書不僅史料豐富,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效仿。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