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鄭成功收復臺灣省的信息。

鄭成功收復臺灣省的信息。

1647年(清順治四年,李詠元年),鄭軍在小金門壹月抗清後,轉戰浙、閩、粵等省東南沿海,多次幫助明朝宗室和民眾渡海定居臺灣省和東南亞。此外,鄭成功要求中國商人接受付正令牌和“國興業”的旗幟,以幫助保護中國人在海外做生意的安全;

當時確實有不少海外華商采用了這壹法律,能夠安全出海經商。然而,數萬軍隊無法獲得大面積的根據地,鄭成功被迫通過海外貿易來準備軍餉。

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的兵力被大大削弱,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軍隊的後勤問題,鄭成功決定采納何彬的建議,收復被荷蘭殖民者占領的臺灣省島嶼。

161年4月(清順治十八年,十五年,農歷三月),鄭成功留下兒子鄭經鎮守廈金。鄭成功親自率領兩萬五千士兵和數百艘戰船,從金門的羅灣出發,經澎湖渡過臺灣省海峽,進軍臺灣省。

荷蘭大臺島西南有兩座防禦堡壘,壹座是大州(今臺南市安平區)的格蘭城堡,壹座是臺江內陸赤坎(今臺南市中西區)的普民城堡。

24日,大軍入澎湖海,狂風驟雨驟至。為了早日完成光復大業,在極其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部隊成功受命連夜破浪。

同年四月初壹日,鄭成功的軍隊經鹿二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在河寮港(今臺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以薄弱的防禦確保城池。

隨後,鄭軍在臺江水域與荷蘭戰船展開海戰,擊沈荷蘭戰船黑克特號,取得臺江內海的控制權,同時擊潰北線末端的荷蘭軍隊,以優勢兵力包圍普通民眾。不久,在四月的第五天,城市的守軍被迫投降。在獲得了平民要塞城作為據點後,鄭軍立即從海路和陸路圍攻了格蘭城。

考慮到兩萬人的軍餉不易發放,鄭成功不打算打持久戰。他從壹開始就向熱蘭城施壓,試圖脅迫荷蘭軍隊投降。在荷蘭高級官員伊伊拒絕了他的投降要求後,鄭成功壹度下令強攻熱蘭城,但遭到荷蘭軍隊極其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

由於強攻無力,軍中糧食短缺,鄭成功被迫改變策略,將大部分兵力派往南北開荒斂財收糧,以解軍中缺糧之急,並采取了長期圍攻周蘭城的策略。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十五年)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朗為“東方明靜”,設承天府、天興、萬年縣。敵軍指揮官描述了南丁的失敗和投降。於是,楊朝東成功進駐赤坎塔,親自率軍攻打赤坎城(荷蘭殖民者在臺南修建的“國王城”)。

鄭成功寫了壹封信給荷蘭殖民領袖、臺灣總督奕奕,要求他投降。信中有幾句話:“然而臺灣省早已由中國人所管,中國之地也。.....妳既然來要,就還給我。”

中國人民收復失地是不可磨滅的事實。但咄咄逼人的八壹依然根據危險試圖反擊,成功命令軍隊緊緊包圍紅嵌城,並以火攻之。赤壁市附近的高山族前來歡迎和幫助鄭成功,該市的漢族人也給鄭成功發去了信息。殖民者的命運完全掌握在鄭成功手中。

赤壁城被圍困七個多月,敵軍官兵死傷壹千六百余人。最後切斷了敵人的水源,只好舉白旗宣布投降。

荷蘭殖民者臨死前還在絕望中努力掙紮。1661年7月(清順治十八年,李勇十五年),荷蘭從巴達維亞派出的援軍到達大公。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和十壹艘戰艦,援軍還帶了大量的物資和火藥到吉蘭城。

當時鄭成功的兵馬仍分散在臺省各地執行任務,駐紮在達官貴人和普通百姓覆蓋的城鎮的兵馬估計不到3000人,從而重新燃起了荷蘭軍隊反攻的希望。7月中旬,停泊在外海的荷蘭援軍遭遇強風襲擊,被迫離開大關海岸,前往澎湖避風避雨。

其中荷蘭軍艦烏爾克號不幸擱淺,船上人員全部被鄭軍俘虜,這壹變故給了鄭軍暫時的備戰機會。8月荷蘭軍艦返回正式水域時,鄭軍雖然未能召回大部分兵力,但早已做好了戰鬥準備。

8月中旬,荷、鄭兩軍在臺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沈了壹艘荷蘭軍艦,繳獲了幾艘船只。從此,荷蘭軍隊失去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12月,德裔荷蘭士官漢斯·朱裏安·拉德叛逃。根據他提供的情報,鄭成功炮擊並摧毀了蓋雷朗格市的烏得勒支碉堡,從而使蓋雷朗格市的毀滅成為定局。12月8日,這位荷蘭官員給鄭成功寫了壹封信,表示同意“和談”敵人簽署了投降條約。

12月20日,向鄭成功投降,八壹帶領500余名殘敵撤出我國領土臺灣省。被占領了30多年的臺灣省,從此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擴展數據: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影響

鄭成功取得臺灣省後,在臺灣省建立了第壹個漢族政權,也帶來了漢族移民潮。雖然鄭成功在攻占臺灣省的同年去世,但繼任的鄭經和鄭克雙繼續統治臺灣省21年,並在陳永華的策劃下,引進了中國制造的宮殿、寺廟和各種法規。

為臺灣省日後成為壹個以中華文化為主導的社會,而不僅僅是另壹個海外唐人街奠定了基礎。因此,有學者將此役形容為“決定臺灣省未來400年的命運”。

荷蘭東印度公司方面,失去了官方的據點後,“東南亞-官方(再出口中國)-長崎(日本)”的貿易路線中斷,對華貿易額也急劇減少,損失巨大。荷蘭東印度公司幾次試圖恢復這條航線,於是聯合清廷攻打鄭。

1663年,清荷聯軍進攻金門、廈門。此時鄭成功已死,鄭軍由鄭經率領。雙方在金門烏沙港交戰,鄭軍大敗。他先退到銅山,不久全軍轉移到臺灣省,完全失去了在大陸的根據地。但此役之後,清廷只給了東印度公司白銀和禮物,沒有派兵幫助進攻臺灣省。

1664年8月,東印度公司占領雞舍。同年6月165438+10月,荷蘭艦隊與清靖海將軍施瑯率領的海軍組成聯軍進攻臺灣省,但出海時被迫折返。此後清廷轉負攻臺,東印度公司也因連年軍事行動而出現財務困難,雙方都不再對臺灣省采取軍事行動。

此外,由於清廷實行嚴格的海禁,東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據點幾乎無利可圖,但維護費用巨大,於是在1668年7月放棄自行撤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鄭成功收復臺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