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幹欄式房屋結構的特點 有什麽作用

幹欄式房屋結構的特點 有什麽作用

結構:

幹欄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體構築辦法是用豎立的木樁為基礎,其上架設竹、木質大小龍骨作為承托地板懸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橫梁,構築成框架狀的墻圍和屋蓋,柱、梁之間或用樹皮茅草或竹條板塊或用草泥填實。

幹欄式房子,中國古籍亦稱作為幹蘭、高欄、閣欄、葛欄,現代日本語則稱為高床,或認為考古學和民族誌中所見的水上居址或柵欄居,均屬幹欄式房子。

功能

幹欄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與地面隔離而達到有效的防潮。除此之外,其尚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間、壹房多用的效能。

居住形式與各民族生活的自然與經濟條件有密切聯系。中國古代塞北遊牧民族多住便於遷徙的帳篷;中原華夏部落多住窯洞、半地穴或地面起建的平房。

而南方古越部落則住類似巢居式的“幹欄式”房子,即竹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下層飼養牛、豬等家畜,上層住人,這樣可以防止南方氣候的潮濕和避開各種兇惡的野獸蟲蛇。

擴展資料:

幹欄式建築淩空地坪的優點是可以減少地面的處理工作,放火燒荒後就可以建房,而且滿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實際需要,也解決了南方氣溫較高而需降溫、通風問題。但由此帶來的建築困難也比壹般地面建築大得多。萬丈高樓平地起,建築能否成功基礎是關鍵,幹欄式建築顯得尤為重要。

河姆渡遺址的建築基礎樁木有圓樁、方樁、板樁之分。方樁體積較大,壹般截面為15×18厘米,入地深度也比圓樁要深50~100厘米,可起承重樁的作用。其分布也有規律可尋,壹般間隔距離1.3米~1.5米。圓樁的數量很多,直徑大小變化也較多。板樁數量少,布置較密。

通過對第四文化層樁木底部的取樣調查所知,各種形式木樁的底部壹律砍削成尖刺狀或刃狀,可知是用打入法處理的。樁礎完成後,接下去架設地梁,方樁上端面鑿有凹槽用於拼接地梁,有的圓木上端原來留有叉子。

也可以用來承托地梁或屋梁,關鍵性的構件如中柱、轉角柱,鑿有穿孔卯口和互成直角的卯口,輔以綁紮作進壹步固定。地板鋪放在地梁之上,多數未經固定,這樣便於原始居民通過活動地板向下傾倒垃圾。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幹欄式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