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的起源與傳說
滹沱河,壹條古老的河流,歷史上曾多次更名。西周稱滹沱河,戰國稱呼倫水、湖池水,秦稱後池河,西漢稱滹沱河,東漢至南北朝稱滹沱河。北魏時期曾改名為清寧河,隋朝至五代十國時又稱滹沱河。宋代以後,又恢復為滹沱河。至於滹沱河的起源,它發源於山西樊氏太西山太華池,流經許多地區,最後在槁城後的平原上陡降,河水多次移動。東漢時期,滹沱河主要走北線,從靈壽流出,經鎮定(今正定)、下曲陽(今進賢北)、深澤、安平、饒陽、武強,入河間、蛟河,在青縣與清河(今南運河)匯合。從明初到清同治七年的500年間,滹沱河在北路、中路、南路之間搖擺了兩個半周期。滹沱河也見證了中國古代的許多重大事件,承載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比如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在滹沱河上修建了浮橋,方便南北交通。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主持修建滹沱河大堤,是我國水利史上的壹件大事。現代滹沱河與重要的滹沱河戰役緊密相連,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