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 tuì
2 蛇蛻的別名·蛇退蛇退為中藥蛇蛻的別名、處方名[1]。出《本草綱目》。
蛇蛻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為遊蛇科動物黑眉錦蛇Elphe taeniura Cope、錦蛇Elphe carinata(Guenther)或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等蛻下的幹燥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收集,除去泥沙,幹燥。蛇蛻呈圓筒形,多壓扁而皺縮,完整者形似蛇,長可達1m以上。背部銀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澤,鱗跡菱形或橢圓形,銜接處呈白色,略抽皺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顯黃色,鱗跡長方形,呈覆瓦狀排列。體輕,質微韌,手捏有潤滑感和彈性,輕輕搓揉,沙沙作響。氣微腥,味淡或微鹹。酒蛇蛻微顯黃色,略有酒氣[1]。蛇蛻炭呈黑褐色[1]。
蛇蛻味鹹、甘,性平,歸肝經,具有祛風,定驚,退翳,解毒的功效,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翳障,喉痹,療腫,皮膚瘙癢。蛇蛻生品有腥氣,不利於服用和粉碎,多入煎劑[1]。酒炙後可增強祛風定驚、退翳療效,並能減少腥氣,利於服用和粉碎,多入散劑[1]。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角膜出翳,喉痹,疔腫,皮膚瘙癢[1]。煆炭後便於粉碎和制劑,具解毒消腫作用,以外用為主,亦有內服者[1]。用於癰腫疔毒,瘰癧惡瘡[1]。
詳見蛇蛻條。
3 褐黃蜘蛛抱蛋的根·蛇退 3.1 拼音名
Shé Tuì
3.2 蛇退的別名俞蓮
3.3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褐黃蜘蛛抱蛋的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或鮮用。
3.4 原形態褐黃蜘蛛抱蛋,又名:千年竹、爬地蜈蚣。
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根莖橫走,具明顯的節,須根多數。葉基生,革質,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直出脈明顯;有長柄。花單生貼近地面,常不易看見;花被鐘狀。漿果,球形,種子1粒。
3.5 生境分布生於陰濕坡地、路旁沙質土壤上。分布雲南等地。
3.6 性味辛微苦,平。
3.7 功能主治祛風解毒,祛瘀止痛。
3.8 附方①治腰痛,風濕痛,跌打損傷,浸潤型肺結核:蛇退五錢,水煎或泡酒內服。
②治刀槍傷,骨折,拔子彈:鮮蛇退搗爛外敷。
3.9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