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廣銘(1907~1998)中國歷史學家。字恭三。1907年3月16日生於山東臨邑。1936年國立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畢業論文《 陳龍川傳》,深受指導胡適的贊賞。留校任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和史學系助教。先後發表《辛稼軒年譜》、《稼軒詞編年箋註》、《宋史職官誌考正》、《宋史刑法誌考正》等,陳寅恪為《宋史職官誌考正》作序。1943~1946年,任復旦大學史地系教授,撰寫了《嶽飛》壹書,把嶽飛傳記的寫作提高到學術研究的水平。
1950年起任北京大學史學系教授。在此期間,修訂出版了《辛稼軒年譜》、《稼軒詞編年箋註》,先後兩次重寫了《嶽飛傳》,並寫成《辛棄疾(稼軒)傳》、《王安石》等書。同時還發表了《唐代租庸調法研究》、《唐宋莊園制度質疑》、《南宋對金鬥爭中的幾個問題》等論文。60年代初,執筆撰寫了《中國史綱要》中宋遼金史部分,成為高校文科的首選教材之壹。從1954年起,先後擔任北大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歷史系主任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史學會主席團成員和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1981年任博士生導師,曾任北大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中國史學會主席團成員、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98年1月10日上午9時5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
鄧廣銘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唐宋遼金史的研究。他治學嚴謹,領域寬闊,勇於探索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學術文化史各方面的重大課題,精於歷史人物傳記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他提出的治史入門的四把鑰匙:職官制度、歷史地理、年代學、目錄學,壹直受到史學界的重視。他因其在宋史方面超越前人的成就,成為宋史學界的壹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