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占蔔用的巫書《歸藏》。《歸藏》已經失傳,目前能見到的原文則是蕭統在他的《文選》中引用的部分: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為月精。”
因為年代久遠,這個時期的文獻記載流傳下來的較少,情節也比較簡單,壹直到漢代劉安主持編寫的《淮南子·覽冥篇》中才出現了完整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淮南子》中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的記錄還是比較簡單的,只出現了嫦娥,後裔,西王母,不死藥,壹直到了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在他的著作《靈憲》中又對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了新的記載: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竊以奔月,倡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靈憲》
和《淮南子》的文獻記錄對比,《靈憲》中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出現了新的角色——蟾蜍。
在漢代,男權思想開始確立,《白虎通·嫁娶篇》就明確說到:“夫有惡行,妻不得去者,地無去天之義也,夫雖有惡,不得去也。”
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也體現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裏,嫦娥拋棄丈夫後羿奔向月宮後化身為終年搗藥的蟾蜍似乎就說明了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