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人體那些穴位比作哪位中草藥

人體那些穴位比作哪位中草藥

1、六味地黃丸

復溜穴:有中醫專家稱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取穴位置: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在足內踝尖與跟腱後緣之間中點向上約三橫指處。

主治:

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睪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小兒麻痹後遺癥,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宮出血,腹膜炎,痔瘡,腰肌勞損。

4.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宜。即可相當於服用壹天六味地黃丸的效果。

2、十全大補湯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蟲草、河車(胎盤),為補腎佳品,豈知太溪、復溜、湧泉才堪稱是生命至寶。太溪、復溜兩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無禁忌,常相配

而用,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然後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若再同時在腎俞、關元、氣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壹劑安全平和的十

全大補湯了。

取穴位置:

腎俞穴:取定穴位時,通常采用俯臥姿勢,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腎俞穴主治: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按摩腎俞穴降血壓。堅持按摩、擊打、照射腎俞穴,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每日臨睡前,坐於床邊垂足解衣,閉氣,舌抵上腭,目視頭頂,兩手摩擦雙腎

俞穴,每次10~15分鐘。每日散步時,雙手握空拳,邊走邊擊打雙腎俞穴,每次擊打30~50次。

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復3~5分鐘;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腎俞穴,至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

氣海穴:

取穴位置:氣海穴;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主治:

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陰挺,產後惡露不

止,胞衣不下,臟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婦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癥、兒童發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壹。

關元穴:

位於臍下三寸處。取法: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主治病癥:少腹疼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泄,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癥,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3、逍遙丸

按摩患者肝經的太沖穴和膽經的陽陵泉,和吃中藥逍遙丸效果壹樣,且更為迅捷。

(太沖穴)

(陽陵泉)

太沖穴:

穴位取穴法:人體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小兒驚風,癲狂,癇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幹,目赤腫痛,膝股內側痛,足跗腫,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臏腫痛,腳氣,脅肋痛, 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現多用於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癥,膝關節炎,小兒舞蹈病等。

4、牛黃清心丸

先按摩心經的神門穴,再按摩脾經的大都穴。如果心中發熱煩燥,常用牛黃清心丸,但這藥若常吃,“是藥三分毒”,不用說也可想而知了。

5、牛黃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瀉火、行氣活血的功效,最強的功效是清心除煩,掐掐它就相當於吃了壹味“牛黃清心丸”。

該穴位於人體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遺尿,陰癢痛,小指攣痛。

6、 補鈣藥

脾經大都穴,是補鈣要穴。同時,這個位置也是頸椎反射區。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 腹脹,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熱病。

篇幅所限,以下穴位請您對應本站《人體穴位圖》取穴即可:

7、麥味地黃丸

按揉肺經的尺澤,加上腎經的復溜,相當於麥味地黃丸。具有潤肺、滋陰、去心火、納氣、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8、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經的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加上肺經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黃解毒丸

內庭穴,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內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當於牛黃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庭,所以它是壹個去熱的穴位。

10、補中益氣丸

肺經有個穴叫中府,此乃中氣之府,是中氣匯集的地方,因此為調補中氣的要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穴性屬土,土能生金,其補中氣之氣最強,按摩、艾灸都有顯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沖三穴就會有補中益氣的效果。

11、純陽大藥

按摩申脈穴,可緩解眩暈、雙眼發紅腫痛、腰酸背痛、足踝關節痛等癥狀,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12、參苓白術丸

參苓白術丸,健脾止瀉。肺經的太淵穴,是俞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經的商丘穴,是經穴,屬金,脾經屬土,也是“土生金”。這兩穴合在壹起來用,補肺健脾,功效顯著。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術丸。

13、大補陰丸

有人心煩不寐,老想喝水,還總愛起急,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那麽壹旦口幹舌燥,不妨趕緊揉揉然谷,其功效相當於中藥裏的大補陰丸,去火補陰。

14、 嗎叮啉

吃完飯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相當於西藥嗎叮啉,為您增加胃動力。穴性屬土,還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氣來,肚脹,揉公孫穴可促進腸子的蠕動。

15、杞菊地黃丸

曲泉穴,是溝通肝腎的要穴。說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陰補肝,主治肝腎陰虛、眼睛酸澀,相當於吃了杞菊地黃丸。

16、二妙丸

曲泉,另壹方面它還是去濕的要穴,相當於中藥“二妙丸”,可祛除濕熱。

17、開塞露

商陽穴。這個穴是壹個專門治療便秘的要穴。具體說來,治療什麽類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點像開塞露這種感覺,就是好像大便已經到了肛門這塊了,這個穴就管用了。

18、消炎大藥

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藥,商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