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墨家是壹種怎樣的存在?

墨家是壹種怎樣的存在?

(1)背景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宗旨,“洞席不溫,墨不驟”,尤其苦練,“短褐衣,藜箕之湯,得之則夕得”,“固守腳跟,利天下,行之”(《孟子》)。“穿著棕色的毛皮,穿著涼鞋,沒日沒夜地工作,以自我痛苦為極端”,生活清貧。墨客可以“去湯和跳刀鋒,死不回頭”,意思是至死不回頭。墨家之間搞辯論的,稱為“墨家之辯”;搞武術的叫“莫夏”。墨家必須服從巨人的領導,他的紀律是嚴格的。相傳“墨家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罰”(《呂春秋》)。比如巨人肚子的兒子殺了人。雖然得到秦惠王的原諒,但他仍然堅持“殺人者死”的“墨人之法”。

按照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為官的墨家,必須貫徹墨家的政治主張;不行的時候我寧願辭職。另外,做官的墨家要把自己的薪水捐給集團,這樣才能“分享財富”。領導者應該以身作則。

墨家是壹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很強的社會實踐精神。墨家吃苦耐勞,嚴於律己,以維護正義和道德為天職。墨客大多是知識淵博的工人。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期影響很大,也被稱為楊朱學派。其社會倫理以兼愛為核心,主張“二者易異”,反對儒家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相親相愛,互惠互利”,把尚賢、尚同、節儉、喪葬作為治國之道。也反對當時的吞並戰爭,提出不攻自破的主張。它崇尚非天命、誌、知鬼。壹方面否認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知方法,主張“耳聞而見”、“取實而名”。提出了三表作為檢驗理解正確性的方法。

後期墨學融合為兩個分支:壹個側重於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稱為“後墨學”(又稱“後期墨學”),另壹個則在秦漢時期轉型為遊俠。前者繼承了早期墨家的社會倫理觀,在認識論和邏輯學方面都有很大建樹。後期墨家既肯定感官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又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克服了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還明確界定了“理”、“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區分了“達”、“類”、“私”等三個概念,研究了判斷和推理的形式,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落。到了西漢時期,由於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學本身並不是人人都能接觸到的艱苦訓練、嚴格的規則和高尚的思想,墨學在西漢以後基本上消失了。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壹個重要的學派。《墨子》這本書是墨子講學時弟子們編的。文筆樸實無華,缺乏文學性,但邏輯性強。它善於以具體事例說理,使說理文有了很大發展,對後世議論文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創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墨子(翟墨[隱帝帝])。翟墨主張兼愛、互不侵犯、尚賢,這與儒家的觀點是尖銳對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