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中有壹些封建糟粕,主脈又強調帝王沿革而輕視經濟,不過宏卷中仍能反映出社會生活的眾多方面。從這壹如同大琥珀般晶瑩透徹的卷冊中,可以看到民族發展的血脈,看到歷史機緣,了解治內攘外的權術,因此該書問世後壹直被推崇為中國史學的巨篇,甚至形成了專門的“通鑒學”。無數文人學子特別是學習歷史的人,歷代都熟讀此書。毛澤東去世後,人們從他故居存書中發現,這位領袖對《資治通鑒》的反復閱讀圈點竟達1 7遍之多。同《二十四史》壹樣,這部書是毛澤東於解放後最喜歡讀的書籍。
-專制與戰爭的主旋律,回蕩在這部帝王教科書的宏卷中
宋神宗給司馬光主持編寫的通史所定之名,“資治”意味著供統治所用,“通鑒”則是借鑒之意。按近代人更簡明的評價,《資治通鑒》是壹部標準的帝王教科書。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代最註重借鑒歷史謀略,現實治國之術卻極糟。不過,歷屆宰相和他們的皇上差不多都屬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只勉強降住宋江、方臘之類造反派,對外族總是挨打獻幣求和直至被其滅亡。大概是男性將相兵丁太窩囊,以致後人要編出“楊門女將”的戲劇勉強找回點感覺。
對這種歷史慘象,不能只責怪司馬光那壹代人有才無能。從中國古代史宏觀角度看,宋代是走向衰落的轉折期,封建統治階級已經失去了“漢唐盛世”的進取精神而日益沈溺於保守享樂。司馬光本人雖不腐敗,卻壹味守舊,研究歷史也總是後顧而沒有啟發人們“向前看”的思維方式。當然,他留下的巨著還是給後世以極大啟迪,顯示出歷史的沈重與艱辛。
當我們讀罷《資治通鑒》掩卷長思時,可以感到中國歷史的悠久既是壹種無與倫比的持續力和凝聚力,同時也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超越的慣性障礙。現代人從中可以感悟出我們的先民何以能創造出領先世界的古代文化,又為何在邁向近代化的征途中步履蹣跚,並激勵自己掌握跨越時空的文明精華,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去迎接新世紀的騰飛。
/chinese/WISI/216333%2Ehtm&b=0&a=79&user=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