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木牛流馬怎麽剎車?速度是多少?

木牛流馬怎麽剎車?速度是多少?

木牛流馬剎車主要是依據杠桿原理

木牛流馬的速度與牛行走的速度差不多

木牛與流馬是同壹種運輸工具,以稱作木牛較為適宜。它是由人力推動的四足行走的木質運輸工具,自重約50公斤,載重約200公斤。利用杠桿原理省力,人肩負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規律地變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濘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這是圓輪車不能相比的。在路況較好時,圓輪車比木牛流馬要實用得多,這是木牛流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傳的壹個主要原因。

關鍵詞

三國誌通俗演義 木牛流馬 運輸工具 四足步行 杠桿原理

⒈ 木牛流馬概述

木牛流馬是否存在,古籍記載的木牛流馬是否真實,對此爭論頗多,筆者以《三國誌通俗演義》卷之二十壹記載的木牛流馬造法為主,結合《三國誌》和《三國演義》等有關資料進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繪出了圖紙並造出了模型。認定木牛流馬真實可信。筆者自信已揭開了木牛流馬之謎。請有關專家學者等同誌給予審閱鑒定,歡迎賜教。

1.1 根據古籍記載可以制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馬

筆者根據《三國誌通俗演義》卷之二十壹“孔明造木牛流馬”原文,可以造出木牛流馬,而且有大同小異的幾種模式。本文優選壹種模式,根據原文提供的名稱和數據繪制了木牛流馬輪廓圖、名稱圖、尺寸圖和行走示意圖,另外制作了模型。這個模型可以載重並進退自如。

這個木牛流馬模型是根據《三國誌通俗演義》原文描繪的外貌和提供的數據制造出來的,各主要部分名稱和尺寸完全出自原文,只為本文說明的需要增添了幾個名稱,並推算出幾個尺寸。模型與原文的吻合,有力地證實了木牛流馬的真實性。請參見圖1《木牛流馬外貌示意圖》,圖2《木牛流馬步行示意圖》,圖3《木牛流馬部件名稱圖》,圖4《木牛流馬尺寸圖》,圖5《木牛流馬腳孔軸孔尺寸圖》。

1.2 木牛流馬有實際應用價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運輸工具。由於是四足行走,用於不平坦路面和泥濘路面都能行進,這是圓輪(獨輪或四輪)車難以行進或不能行進的路面,由於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後可以自動“剎車”,這些優點使它適宜於山地運輸。

木牛流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飲食”是又壹大優點,在戰爭中運輸糧草,真牛真馬要消耗糧草,使得運輸的糧草沒有運到目的地,就消耗了壹部分。而且真牛真馬在沒有運輸工作時照常消耗糧草,這是真牛真馬運輸糧草的壹大缺點。運輸時間越長則耗糧越多,這個缺點更為突出。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它本身不消耗糧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馬這方面的缺點,這是木牛流馬取代真牛真馬運輸糧草的又壹依據。

由於木牛流馬*人力驅使,駕牛人是要消耗糧草的,這是人力運糧草的壹個缺點。但人力運糧有其優點:壹是駕牛人也是戰士,可以保護糧草,減少專門的護糧隊伍。二是駕牛人在沒有運糧任務時可以調往戰鬥部隊;三是利用休閑的戰鬥部隊去運糧,非常經濟合算。

木牛流馬能使“人不大勞”,是又壹優點。木牛流馬的設計應用了杠桿省力原理,駕牛人肩負重量為總重量的0-30%。當總重量為250公斤時,駕牛人肩負重量為0-75公斤。這個負重量對於古人來說是不難的,的確是“人不大勞”。但相對於圓輪車在平地行進的負重量來說,還是顯得過重,這是木牛流馬不能普及以至失傳的又壹原因。

以上說明,木牛流馬在山地運輸糧草能夠“進退自如”、“人不大勞”、“牛不飲食”。因此在山地運輸方面有實際應用價值。

1.3 木牛流馬是壹種而不是兩種運輸工具

理由之壹是,在古籍中很少單獨提到木牛或流馬,多是合稱木牛流馬。理由之二是,原文中單獨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繪了木牛的外貌,沒有提到制造數據。正好相反,造流馬之法只有制造用的數據,而沒有外貌的描繪。如果將它們合二為壹,正好組成壹個整體,既有外貌的描繪,又有制造的數據。也只有將木牛和流馬的造法看成是同壹種運輸工具的造法,才能證實木牛流馬的真實性。《三國誌》有“流馬尺寸之數”壹句,更能說明後段只是“尺寸之數”。

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征——牛角,加之行進速度如牛之慢而無馬之快,可以認為原始設計為木牛,只是後來才稱為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