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古代文學鑒賞》壹文中,提出了兩項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語文教育:壹是閱讀古籍,了解、認識和接受我國固有的文化。第二,把鑒賞作為壹種情感的鍛煉,把自己放在鑒賞古代文學的位置上,找準古代文學的位置或丟棄或清算,培養鑒賞和批判能力。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的崇高目標定義為了解自己國家固有的燦爛文化,強化民族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這個概念明顯不同於壹般認為語文教育是教授語文知識使學生通過語文考試或者語文教育是分析作家作品和語言現象的學術研究的概念。朱自清對語文教育目的的全新揭示,讓我們感到他對前人有著特殊的意義。他還認為,雖然中國人需要現代化,但這是中國人的現代化,我們必須首先認識自己。這說明朱自清是壹個尊重本國固有文化的理論家。在他看來,中國固有的文化底蘊,既是中國奔向未來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國教育必須把握的重要目的。在這方面,朱自清獨特地將語文教育理解為壹種傳承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的特殊行為,明顯體現了他的個人特色。
朱自清所說的“了解本土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代文學的文字、文體、詞匯、成語、風格、技巧,把自己放在古代作家的寫作態度、情感、好惡的位置上。他認為中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年輕人相信和學習古代文學。他說:“壹些年輕人認為古籍和文學中的生活離現代太遙遠,所以他們不能也不想接受...我想從頭開始。雖然社會組織不同,意識形態不同,但人情總是相差甚遠。喜怒哀樂,愛憎總是有的,雖然對象不同,表現也不同。”朱自清的這壹觀點,明確指出了中國教育的使命,要求我們把青少年對中國固有文化精髓的疏離,變成對它的親近。朱自清認為,無論古今人與人情,總有壹段距離,人的喜怒哀樂、愛與惡可以穿越歷史的長河,依然相互延伸,從而達到青年讀者與中國固有文化的思想精神的相互融合。朱自清著眼於古今的情感聯系,走近、了解、理解中國固有的文化。實際上,他強調的是如何在語文教育實踐中達到理解中國固有文化的目的。
另壹方面,朱自清指出,語文教育的另壹個重要目的是讓學生接受文學,培養鑒賞能力,培養批評能力。他說:“我們在接受文學方面有自己的立場。妳得找準自己的定位,然後找準古代文學的定位。所謂知己知彼,才能分辨出哪些該丟棄,哪些該保留...妳有自己的立場,但並不妨礙妳理解或認識古代文學,因為妳可以設身處地為古人著想,回到自己的立場去批判。.....這種‘設身處地’是欣賞的重要關鍵,也就是所謂的‘情緒遷移’。“這段話在今天看來相當普通,但卻非常個人化,所以它的意義非同尋常。指出鑒賞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立場問題,不能把作品的立場和讀者閱讀時的立場混為壹談。這裏明確提出,以堅定的立場和批判的力量對待文學,是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第壹要義。這種說法反映出鑒賞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對作品的情感轉移,即把自己放在欣賞原作者作品的悲歡離合的位置上。這種特殊的意義應該通過語文教育的課堂真實而深刻地介紹給學生,讓這些體現了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歷史內涵的作品,從培養學生欣賞和批判的角度,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如果真的著眼於探索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那麽朱自清的觀點是相當全新的。
事實上,朱自清倡導語文教育的目的是了解我國固有的文化,深刻認識到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與語文教育的密切關系。從他的論述來看,語文教育必須建立在了解國家固有文化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最終欣賞到文學。總之,“理解與欣賞”構成了朱自清語文教育目的論的中心內容。朱自清是壹位精通中國固有文化的學者,所以他非常推崇通過中國教育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同時,朱自清也是壹個註重文字藝術力量的作家,所以他也要求語文教育承擔起培養學生欣賞文學、分析文學能力的任務。這顯示了朱自清鮮明的理論特色。
二是“作文訓練和技術訓練”的教育內容
朱自清把作文訓練確定為語文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壹。他說:“寫作是壹種基礎訓練,壹種生活技能的訓練——也是做人的訓練。”他認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增加他們運用文學和了解社會生活的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這表明寫作的力量不可低估。朱自清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明顯拒絕將思想教育作為語文教育的主要內容,他高度肯定了培養寫作能力的社會功能。他壹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妳只註重思考而忽視訓練,妳得到的思想就會轉瞬即逝,因為思想也存在於詞匯、文字、篇章和聲調之中。”這裏朱自清密集否定了壹些教義。
教育者對思想紀律的重視,抨擊了這種偏差,大力宣傳包括詞匯、句子、篇章、聲調在內的技術訓練。他想糾正自己語文教育只重思想、輕訓練的風格的貧乏和單壹,讓語文教育的建設真正有內在的精神。在他看來,僅僅接受文化思想並不能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語言、閱讀古籍、理解古籍的語言形式、文本結構、句子體裁的能力。因此,朱自清進壹步提出了“技術訓練”。這兩個方面構成了他語文教育內容的框架:在強調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尤為迫切。
(壹)作文訓練
朱自清認為學生作文最大的問題是上下文不清,層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亂用標點符號。朱自清是壹位很有見地的中國教育理論家。他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
“學生的寫作往往抓不住題目,往往寫下壹些或支離破碎或泛泛而談的廢話,尤其是開頭。另外,層次的混淆,意思的連貫,詞語的重復,都是很自然的。.....他們不太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標點符號顯示了文字的性質,有助於清晰準確地表達意思,起到了和文字壹樣的作用,絕不是依附於文字的可有可無的東西...大部分同學對標點符號的作用不屑壹顧或者認識不夠,到處亂用。事實上,如果妳不充分利用它,寫作的效果就會降低。"
長期以來,語文教育過程中的作文訓練大多傾向於忽視語境和標點符號。朱自清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恰逢其時。人們關註的是文章寫作的思想和意義,而不是它的語境和標點符號。朱老師的這番話,自然是壹種倡導,即樹立壹種新觀念,糾正語文教育作文訓練中忽視語境和標點符號的問題:學生作文必須以條理清晰、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為最重要的條件。
朱自清特別強調了當時語文教育中的幾個奇特現象:壹是學生錯誤地、不自覺地把作文當成自己發言的記錄,蒙蔽了學生自己,從而造成水平技能差。第二,老師在教學和翻譯書籍的過程中經常說壹些無關緊要的閑話,對學生的寫作思路也有不良影響。第三,學生閱讀太少或不認真,過於依賴口語。在這裏,朱自清尖銳地批評了教師講課八卦過多,影響學生作文的語境,學生閱讀過少,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演講的不良傾向。他還以敏銳的眼光發現了隱藏在學生寫作中的壹個通病:那就是學生把作文等同於演講。在朱自清看來:(1)寫作不是說話,壹些無用的廢話必須剔除。(2)文字是用文字記錄的,與口語不同。必須讓人看完之後感受到寫作的好處。
朱自清的作文訓練顯然註重這兩個主要內容:壹是解決學生作文的語境,二是幫助學生理解作文不同於說話。本質上,朱自清在文章寫作的結構形式(所謂的語境組織)上對作文訓練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壹點相當明確和重要。
如何進行作文訓練?朱自清的命題很獨特:(1)通過朗讀和朗讀來提高寫作。他提出:“應該讓他們非常用心地閱讀各種流派的劇本,得到統壹的劇本或脈絡。”。.....因為背誦對說和寫也有幫助。“朱自清希望學生通過背誦訓練,能夠得到壹個清晰的脈絡。他設想:“為了訓練語境,妳必須使用閱讀文件的語氣...如果從小學就開始訓練這種正確的閱讀,語境混雜的情況就會減少,學生的作文就容易進步。“對於作文,朱自清意外強調的壹個重要問題是“讀”(朗讀)。他認為“閱讀”是幫助學生寫作的好形式。根據閱讀的因素和作用,學生至少可以在語言語境和語境方面明確,這也讓學生最終區分寫作和口語。其次,朗讀的作用在於學生通過長期的“閱讀”積累,在作文中突然閃現的有意識的藝術創造。(2)從報紙的風格開始,從小範圍開始,最好從寫新聞雜文開始。他主張:“我們必須學習報紙的風格...從小處著手,就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練習寫作,比如學校的夥食。妳要抓住要點,寫清楚。”(3)多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朱自清認為:“在現實生活中,說明文和議論文比記敘文和抒情詩用得多...而且他們還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所以,妳要多練習這兩種語言。”這種練習的方法是:“給學生壹些熟悉的題目...或者壹些時事話題,讓他們做演講或者海報,假想的讀者是普通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贏。”
朱自清強調朗讀在作文訓練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提出了題材和文體寫作實踐兩種觀點。壹個是他認為學生應該從寫新聞故事開始,選擇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小範圍題材內容。這種做法的意義在於讓學生的作文有用、貼心、有效。另壹方面,他主張應該鼓勵學生多練習議論文。他的結論是,這兩種文體不僅實用,而且能使學生通過這些文體的練習滲透到真實的內容中,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理解的廣度。這些論點可以證明,朱自清作為壹個作家,往往把語文教育當作創作自持,用作家對題材、風格的看法來談作文訓練,恰恰說明了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特點。
在朱自清看來,作文訓練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以下四個方面壹定不能忽視。第壹,註意學生在完成作文時脈絡清晰,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第二,尤其要認識到朗讀與學生作文之間異常密切的關系。第三,從新聞小故事入手,啟發學生從小處開始寫,貼近生活,貼近自我。第四,註意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讓學生在這種體驗中獲得更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思想認識。
(2)技術培訓
朱自清認為,技術訓練是中國教育的核心內容之壹。與此相關的是,他對文章的理解和欣賞有獨特的見解:
“理解和鑒賞是中學語文課程中壹個重要的訓練過程。孩子從小就可以逐漸理解語言,但對文學的理解必須通過強制學習來培養。.....理解就是分析原文的意思,批判原文...而欣賞在於正確透徹的理解。欣賞不是說加上‘好、美、雅、妙……’等抽象多義的評論到正文...我們要從詞匯和隱喻的選擇,章節和句子的組織,以及作者的意圖和努力中找出那些獨特的創新或古舊的東西。"
這裏所謂的“理解與鑒賞”,就是“技術訓練”的意思,即著重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修辭詞匯、組織結構和作者意誌。朱自清在語文教育中提倡技術訓練,顯示了他堅定而獨立的教育理念。事實上,忽視語文本身的內涵,傾向於意識形態指導的觀念顯然需要糾正。朱自清是真的不滿中國教育對文章的結構、詞義、詞匯、段落、句式等技術層面的漠視。他提出了“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1)註重詞義。(2)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實際上表現出壹種特殊的心理狀態。(3)解釋段落。它應該能夠顯示原文的組織和發展順序。(4)說明主旨。“提醒學生註意重要的詞語,引導學生研究全文的主題是如何展開的。”(5)了解組織結構。“在理解和欣賞的範圍內解釋這篇文章的組織變化是非常重要的。”(6)解釋文字。(7)解釋比喻和典故的例子。
壹方面是理解詞、詞、句式、典故等的含義。另壹方面,是欣賞主題、段落和結構。事實上,這種“理解與欣賞”,即技術訓練,是中國教育極其重要的核心內容。語文教育應以此為基礎和背景,把培養學生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放在相當突出的位置。朱自清在這方面的全新觀點是: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鑒賞能力的最重要的壹環,從而把握文章的句式、主題、段落和典故。
朱自清還總結了幾種“技術訓練”的方法:(1)老師講解。要求教師“詳細分析課文”...並給予中學生充分的練習。這項工作的每壹步都必須有許多細節,這需要實際和壹致的實施...練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困難,尋求解決辦法。”(2)學生要熟悉閱讀,經常舉行聽寫和背誦。(3)對問題的研究。“最好的老師只是處於被動地位,用暗示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朱自清公開標榜“學生要加強閱讀背誦,教師要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技術訓練的重要方法。特別強調了教師的講解在技術訓練中的主導作用。這裏朱自清再次強調了“讀”(朗讀和背誦)在語文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三、“精讀、略讀、讀、讀”的教育方法論
朱自清的“讀”的教育方法理論,在壹直強調“說”的中國教育界,似乎是壹個奇談怪論。但我認為:第壹,“讀書”這個奇怪的概念是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中最獨特的部分。事實上,他把“閱讀”作為語文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從“閱讀”的概念來理解語文教育,解決具體問題,當然是獨特的、全新的。其次,朱自清的“讀書”概念包括他的精讀、略讀、說和讀(朗讀、背誦、默讀),他最強烈地感受到“讀書”在語文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他說:“閱讀是最有用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第三,從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老師重於講解,學生忽視閱讀的現象長期存在。朱自清最主要的是
努力擺脫老師講解占主導地位的課堂氛圍,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建立精讀略讀的新理念。第四,他多麽希望通過學生精讀、略讀、口語、閱讀的慷慨來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堅信“閱讀”在中國教育中有著巨大的貢獻。實質上,他批判的是長期以來中國教育所忽視的“閱讀”的內容訓練。他特別要求語文教育在教育功能的基礎上,通過“閱讀”的幫助,增加壹種感染力。他的具體想法如下。
(壹)精讀必須“不留殘篇,充分發揮”
它包括兩個內容:壹是讓學生預習。即閱讀全文,分析標點,理解全文,找出生詞的意思,回答老師的問題。二是課堂討論。“在討論中,有錯誤要糾正,有遺漏要補充,有困難要澄清。講了壹些必須說的話後,給學生壹個簡明扼要的復習提綱。”也就是說,朱自清把精讀的概念具體理解為在預習和討論中以學生為主體回答問題、闡明問題,特別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精讀的真正意義是探索和解決問題,頗有見地。
略讀要求“略讀,期待自滿。”
朱自清認為,略讀指導是指在版本、序言、參考書、閱讀方法、問題等五個方面給予學生細致的指導和講解。朱自清的略讀概念,顯然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抓住大綱的主要內容進行閱讀,更快地獲取知識。這個概念立刻讓人意識到,略讀的意義在於讓學生掌握好的工具、古籍和閱讀方法,以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和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