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cháng qì
2 英文參考*** all intestineQI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guinal hern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direct herni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小腸氣:1.狐疝;2.疝之俗稱。
4 狐疝·小腸氣小腸氣為病癥名,即狐疝[1]。見明·何瑭《醫學管見》。
狐疝(indirect hernia)為病證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臟》。又名陰狐疝氣,狐疝風[2]。俗稱小腸氣[2]。是指以晝則腫墜,夜則入腹,按之有聲,如狐之晝出夜歸為主要表現的疾病[3]。指有物入陰囊,時上時下的病證[2]。
小腸氣相當於西醫的斜疝[3]。
4.1 小腸氣的病因病機小腸氣多因寒氣凝結厥陰肝經所致[2]。
4.2 小腸氣的癥狀《儒門事親》卷二:“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狐則晝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相類也。亦與氣疝大同小異。”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四:“寒氣下註,入於?中,名曰狐疝,亦屬?病。”
4.3 小腸氣的辨證治療小腸氣治宜疏肝理氣、溫經散寒為主[2]。可選用蜘蛛散、導氣湯、酒煮當歸丸、濟生橘核丸、三層茴香丸[2]。
或二陳湯加香附、厚樸、青皮、青木香、蒼術、幹姜等[2]。
若有囊熱者,去幹姜加山梔仁[2]。
若日久氣虛,不能提絮,勞累即發,可用升舉之法,方如補中益氣湯等[2]。
5 疝之俗稱·小腸氣小腸氣為病名,疝之俗稱,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4]。
疝氣(hernia[5])為病名[6]。見《外臺秘要》卷二十六。又名疝、橫痃、膀胱小腸氣、賊風入腹、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蟠腸氣、腎系陰腫等[7]。是指以陰囊、小腹疼痛腫起,涉及腰、脅、背以及心窩部、臍周,伴有四肢厥冷,冷氣搶心,止作無時為主要表現的疾病[3]。
歷代論疝,包括多種病證,範圍較廣[7]。《諸病源候論》有五疝記載,《黃帝內經素問》、《儒門事親》、《瘍醫大全》等均有七疝論述,名目繁雜[7]。
疝氣以少腹痛引睪丸,或睪丸、陰囊、少腹腫脹疼痛為主癥。體腔內容物向外突出且伴疼痛、腹脹[6]。目前臨床多指睪丸、陰囊腫脹疼痛、牽引少腹疼痛之癥[6]。也見於現代醫學的腹外疝、腹股溝斜疝、急慢性睪丸炎、副睪炎、鞘膜積液、陰囊絲蟲病及腸套疊、腸嵌頓、精索扭轉等多種病癥中。
疝大抵可分為二:壹指體腔內容物向外突出,兼有氣痛的癥狀;或腹部劇烈疼痛而兼有二便不通的證候[7]。二指生殖器、睪丸、陰囊部位的病癥,如男女外生殖器腫潰流膿,溺竅流出敗精濁物,睪丸或陰囊的腫大疼痛等癥;或可兼有腹部癥狀[7]。
根據疝病的臨床表現,大致可歸納為:
1.腹股溝疝[7]。如《儒門事親》:“狐疝……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瘍醫大全》:“血疝者,狀如黃瓜,在於小腹兩傍。”
2.男女外生殖器、睪丸、附睪,或精索的疾病[7]。《聖濟總錄》:“疝者痛也,邪氣聚於陰,致陰器腫大而痛者。”《醫學入門》:“疝有睪丸痛者,有連小腹痛者。”《瘍醫大全》:“寒疝者,筋攣卵縮……結硬如石, *** 不舉,或控睪丸而痛。”
3.陰囊疾病,包括陰囊象皮癥,睪丸鞘膜積液等[7]。《外科正宗》:“又有壹種水疝,皮色光亮,無熱無紅,腫痛,有時內有聚水。”《儒門事親》:“?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鬥,不癢不痛者是也。”
4.泌尿生殖系統的某些疾病,包括膀胱炎、前列腺炎等[7]。《儒門事親》:“筋疝……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
5.某些腹內腫瘤、或子宮膀胱等疾患[7]。如《諸病源候論》:“腹中臍下有積聚,名曰腑疝。”
6.腸道功能紊亂所致的腸痙攣及某些不全性腸梗阻[7]。如《諸病源候論》:“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名曰癥疝。”“腹中痛,在臍旁,名曰盤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名曰狼疝。”等[7]。
詳見疝氣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