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國文化裏,劍與刀是兩種不同的武器,劍特別用來用來指“雙鋒直型刃”,而刀則是指“單鋒彎型刃”。
參見中國名劍和中國古劍史。
在中國有分刀與劍,在日本則沒有分刀與劍,因此在日本刀與劍是相通的。
在東方和西方文明中,劍都是壹種地位比較高的武器。在中國古代,劍被稱作“百兵之君”,常常被當作壹種高貴的裝飾品。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歡佩劍以顯示身份。此外,劍也被當作壹種儀式道具,比如在中國道教儀式中,劍常常被作為壹種降伏妖魔的法器;在歐洲,劍被用於冊封爵士與騎士,這個習慣壹直流傳到今天。
部分心理學理論提到,劍象徵著人類的陽具;對劍的推崇與喜愛中,往往隱含著某種程度的陽具崇拜情節。
歷史
銅器時代
人類自從銅器時代起開始使用帶刃的武器。早在公元前2世紀,人類就可以制造類似於匕首的武器。在銅器時代,由於無法突破銅的抗張強度,超過90公分的劍是幾乎無法見到的。人們需要找到壹種比銅更硬的金屬才能造出更長的劍。劍柄最開始只是壹個簡單的把手,防止使用者被劍刃割傷。
歐洲地區的地中海、黑海以及西亞地區的劍是典型的柳葉刃,北歐地區的劍則是螺旋型的。
中國在商代開始有制劍的史料記載,在考古上也發現了青銅劍遺物,當時通常是作為長兵器之下的輔助武器,但在吳、越等河川較多的地區則因水戰較多而是將劍作為主要武器,春秋時代的名劍也因此大多出於這些地區。
鐵器時代
鐵劍在公元前13世紀的鐵器時代開始普及。赫梯人、希臘邁錫尼文明以及原始凱爾特語系的初鐵器時代文明(公元前8世紀)是最早使用鐵劍的。鐵劍,由於對原料的充分利用而被進行大規模生產。早期的鐵劍要比後來的鋼刃劍差很多,由於很脆,鐵劍甚至還不如壹些好的銅劍,不過鐵劍的優勢在於制作簡單,材料利用率高,這使得整只軍隊都能用上這種金屬武器(不過埃及軍隊早在銅器時代就已全軍裝備銅劍)。
後來,鐵匠們發現只要在鐵熔煉時加壹些木炭等碳素,就能制出壹種更強的合金。全世界制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使用最廣泛的便是鑄模法。
在希臘、羅馬的古風時代和波斯的安息和薩珊王朝時期,鐵劍已經普及。
希臘劍Xiphos和羅馬短劍Gladius是這壹時期典型的劍型,長度通常在60到70厘米。到了羅馬帝國後期出現了稱為Spatha的劍(這期間在君士坦丁堡出現了使用Spatha的貴族階層Spatharius),至此,長劍時代來臨了。
中國的鐵劍自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已經隨著冶鐵技術的發達而出現,這時楚國與韓國(中國戰國時代其中壹國的國名)名劍滿天下,長度從80公分至140公分的皆有。而漢代是中國把劍作為戰爭兵器的最盛行時代,西漢中期出現了著名的環首刀,至東漢時完全取代了西漢時流行的長劍。漢代以後劍漸漸從中國戰場上的主流武器中退場,取而代之的是刀。
中古世紀時期
Spatha劍在民族大遷徙時期甚至完全進入中世紀時都很普及。Vendel時期Spatha劍被用日耳曼式的花紋裝飾(並非日耳曼仿羅馬花紋)。維京時期產生了更多標準化生產的劍,但是劍型依然是以Spatha為模板的。
直到11世紀的諾曼劍才創造了鍔叉(Quillon)和十字型護手(Crossguard)。12到13世紀的十字軍使用的武器就是這種形如十字架的劍,改動主要是使劍柄圓頭更尖。這些劍的攻擊方式被設定為砍殺,不過裝甲上的被砍殺點也同時進行了加固。
西漢時出現的環首刀流行於之後的三國、晉、南北朝與隋代,直至唐代才被由環首刀改進及發展出來的唐刀(也稱作橫刀。)所取代。由中國刀發展而來的韓國的環頭大刀在韓國的三國時代很出名,從西元9世紀開始有記錄的日本刀也源自中國唐代的橫刀。
中古世紀晚期至文藝復興時期
14到16世紀,隨著裝甲的改變,新式劍的出現越來越頻繁。最主要的改變是劍柄和劍刃的加長導致雙手劍的出現。在15世紀,這種雙手劍被稱為langes Schwert(德語)或是spadone(意大利語),意為長劍。長劍由於其攻擊範圍以及刺和砍的能力增強,越來越受歡迎。15到16世紀,有大量的戰鬥手冊介紹如何使用雙手劍。另壹種改變是出現了專門對付盔甲的刺劍。鎧甲的薄弱處是連接金屬板的地方,這些地方是用繩或皮革連接,刺劍可輕易刺穿而不被彈飛。因此刺劍也是風靡壹時。
16世紀,日耳曼長劍Doppelh?nder (現改稱Zweih?nder,意為使用雙手)終止了劍的增長化傾向(主要是由於鎧甲的衰退以及輕火器的興起),中世紀早期盛行的單手劍再度流行。
該時期是劍最普及,地位最高,近戰格鬥中效果最好的時期,同時,劍在戰爭中的決定作用也隨著科技進步而衰退。不過,劍依然是普通人防身的最佳選擇。
中國明代則因為了抵抗日本海盜,出現了將日本刀仿制了壹系列的倭刀與苗刀。而這時中國人幾乎把雙刃的劍當作防身武器,而用於戰場上的幾乎皆是刀了。
近代
有人認為輕劍是由16世紀西班牙的espada ropera劍演化而來的。輕劍與以往的劍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不再是軍事武器而是平民化的防衛工具。輕劍和意大利的schiavona劍將十字型護手轉化為杯形護手。在17到18世紀,較短的佩劍開始風靡整個歐洲,成為富人和軍官的首選配飾。輕劍和佩劍在18世紀相當風行。
在殖民主義時代歐洲人開始仿制了敵對的中東或中亞民族的單刃刀,稱為sabre(軍刀或馬刀)仍然被定義為劍的分支。
在劍退出時尚的行列之後,手杖代替了它的位置。例如,在手杖中隱藏的刀劍。法國武術la canne就是將藏有刀劍的手杖作為武器的。
劍在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之時,扮演的角色從戰士身上退到平民的腰間,過去在戰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已被火器替代。即使是作為個人的防身武器,劍在19世紀初就已盡失優勢,而被輕便的手槍替代。
壹戰後的很長壹段時間,劍都是部隊的必備裝備。但到了二戰時期,除了肉搏戰中會使用劍之類的冷兵器,其他戰鬥都是只由槍炮完成的。
而在現在,劍仍在使用中,但只是出現在軍隊指揮官的行軍服和正裝上,或是許多國家保留的重裝騎兵的裝備中。西方的某些儀式典禮上也會用到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