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要壹些關於北京的資料

我要壹些關於北京的資料

北京(Beijing)——中華人民***和國首都

北京,市名,簡稱京,中華人民***和國首都,中國***產黨中央委員會駐地,郵政編碼:100000。中央四個直轄市之壹,是全國政治和科學文化的中心,也是國內國際交往的中心之壹,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壹,亞歐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截至2007年6月底,北京市戶籍人口已達到1204萬,流動人口總量為510.7萬,全市實有人口總數已經超過1700萬。

其中心位於北緯39度54分,東經116度23分。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壹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北京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壹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北京全市土地面積16410平方公裏。其中平原面積6338平方公裏,占38.6%。山區面積10072平方公裏,占61.4%。城區面積87.1平方公裏。

北京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壹。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以來,北京壹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和國首都。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還有八達嶺、慕田峪、司馬臺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勝古跡。全市***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國家文物保護單位4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2個。北京的市樹為國槐和側柏,市花為月季和菊花。另外,北京出產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景泰藍、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馳譽世界。

北京是壹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壹。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壹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壹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壹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彜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壹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範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壹個別稱,甚至壹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占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壹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裏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裏,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裏,馬可·波羅在他著的遊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裏。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準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壹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壹種說法,陜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壹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澱區的壹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範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範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還有八達嶺、慕田峪、司馬臺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各勝古跡。全市***有文物古跡7309項,其中國家文物保護單位4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2個。北京的市樹為國槐和側柏,市花為月季和菊花。另外,北京出產的象牙雕刻、玉器雕刻、景泰藍、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馳譽世界。

主要景點

萬裏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壹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壹萬多裏的長墻。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壹大奇跡的萬裏長城。萬裏長城是我國古代壹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壹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裏”。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壹。

準確地說,長城不只有壹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壹座建於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壹座結構龐大復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裏。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跡。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回於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 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築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遊 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這使它成為壹件 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五代都城,在從金朝起的800多年裏,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我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裏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壇以其布局合理、構築精妙而揚名中外,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寶貴遺產。頤和園是我國最有名的園林,園中山青水綠,閣聳廊返,金碧輝煌,在中外園林史上享有盛譽,這裏有全國最長的遊廊——長廊,把遠山近水連成壹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古墓群,內有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現代發掘的定陵,規模浩大,極為壯觀。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壹,最早起源於元朝,“胡同”壹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數目達到7000余條,每條都有壹段掌故傳說。胡同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經調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廟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裏;最短的胡同,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現在北京專門設有胡同旅遊項目,上車地點在什剎海體校西側,遊覽耗時從1小時到4小時不等,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2點各壹次。行程安排依次為鼓樓、什剎海、銀錠橋、恭王府花園,全程遊覽時間約為2.5小時。可以參觀胡同中的小學校,並到胡同居民家裏作客,與主人壹起包餃子、聊天,“做壹天北京人”。

京劇是地道的中國國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愛,您走在北京的街頭,經常可以聽到路邊傳來抑揚頓挫的京戲段子。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壹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特色,終於成為壹種成熟的藝術。京劇集歌唱、舞蹈、武打、音樂、美術、文學於壹體,與西方歌劇有類似之處,所以被西方人稱為“peking opera”。除京劇外,北京還有雙簧、 相聲、評書、雜技、京韻大鼓等,樣樣堪稱國粹。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圍出壹個院子,院子的外墻又組成了胡同的邊墻。院內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為廂房,除大門外,沒有窗戶或通道與胡同相連。四合院裏寧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住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和王府壹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來北京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只有在二環路裏還有兩片較完整的四合院區,以後怕是只能在電視劇裏壹睹它的面目了。

北京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壹。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以來,北京壹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和國首都。

距今70萬年,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的山洞裏,北京是人類發源地之壹。

公元前1045 年(西周),出現了最早的城市“燕”和“薊”。

公元前226 年(秦), 秦 始 皇 攻 取 薊 城, 薊 城 為 三 十 六 郡 之 壹。

公元250 年(魏), 駐 守 薊 城 的 劉 靖 將 軍 開 發 車 箱 渠, 發 展 了 北 京 的 農 業。

公元581年-618年(隋),北京被稱為涿郡,擁有13萬人口。

公元618年-907年(唐), 北京被稱作幽州,不僅是軍事重鎮,也是貿易中心。

公元916年-1125年(遼),北京作為陪都城被稱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雲觀壹帶。

公元1153年(金),統治中國北方的東北少數民族首鄰海陵王定都北京,更名為金中都。

公元1215 年(元),蒙古首鄰成吉思汗攻占中都,更名為燕京。

公元1272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北京建大都城,北京第壹次成為統壹國家的首都。

公元1368年(明),明朝取代元朝,北京改稱北平。

公元1403年,明朝皇帝永樂改北平名為北京。

公元1406年,開始修建規模宏大的故宮。

公元1421年,明朝完成在北京的新都修建,並遷都北京。

公元1564年,北京城南的擴建工程外城完成,形成了現在北京城市格局的中心區。

公元1644年(清),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明朝後,滿人攻占北京,並在此定都建立了清朝。

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燒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園 -圓明園。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鎮壓反帝的義和團,對北京的宮殿及園林進行大肆破壞、掠奪。

公元1912年,清末代皇帝溥儀退位。

公元1937年,日軍侵占北平,中國人民開始了八年抗戰。

北京是全國高等院校的中心,聚集了很多全國、世界的著名高校。2000-2001年度北京普通高等學校59所,成人高等學校61所,研究生培養機構177家。各大學如下: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外交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北京機械工業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首鋼工學院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農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 燕京華僑大學 北京曾經叫“薊”,壹個城市,為什麽選這樣壹種草的名字呢?

北京古稱薊,專家考證說薊之說源自薊丘。在戰國至秦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封黃帝之後於薊。”北魏大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註》中也有如下描述:“昔周武王封堯後於薊,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猶魯之曲阜,齊之營丘矣。”酈道元更加明確指出,這座古老城市就以薊丘來命名,薊丘位置在城西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