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畫雞於戶”是春節期間流傳下來的的壹種習俗,這個習俗起源於哪裏呢?

“畫雞於戶”是春節期間流傳下來的的壹種習俗,這個習俗起源於哪裏呢?

在中國傳統文化裏,“畫雞於戶”是春節期間流傳下來的的壹種習俗,這個習俗起源於哪裏呢?雞與“吉”諧音,是陽性的象征,人們認為太陽的升落與雞有關,雄雞壹鳴,太陽驅散陰霾。

我國古代民俗中,長期以來還有專門把發式做成雞的形象頂在頭上。傳統文化中,鳳凰也是以雞為原型創造出來的,同樣也是生命和陽性的象征。

漢族民間有立春日佩戴“迎春公雞”的習俗,流行於山西北部以及山東壹些地區。迎春公雞又稱春雞,是立春前年青婦女們用碎布縫制的佩飾物,掛在孩子身上。春雞用紙底花布裹棉花,形同菱角,壹角尖端綴花椒仁作雞眼,另壹角縫幾根花布條作雞尾,春雞釘在孩子的左衣袖上,有新春吉祥之意。壹般在正月十六到廟會上將布雞扔掉。

舊稱夏歷正月初壹為雞日,流行於湖北、湖南、浙江等地。是日,人們看天氣陰晴占當年養雞業是否興旺,晴主育,陰主災。此日戒殺雞,忌打罵雞,餵雞也較平時精心,以求其繁衍興旺。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於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殺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河南壹些地區在夏歷十月壹日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壹日殺雞嚇鬼,以為可使小鬼不敢入陽宅,俗語稱:“十月壹日,殺小雞兒。”?

有關雞的成語、俗語和典故舉不勝舉,大大豐富了漢語言的表現力。三國時期的曹操以“雞肋”為軍中口令,給後人留下壹典故,至今人們對價值不高但又不好舍棄的事物,感覺還是用“雞肋”形容最為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