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態工作的外部作用
道家修煉,說到底就是修煉內在的精、氣、神。所以外在的姿態並不重要。只想能夠讓自己的頭挺直,舒服,自然,就是最大的原則。
對於靜態工作,坐、站、或水平、或行走也是可以接受的。各種姿勢的要點如下:
坐著,可以平坐在凳子上,小腿與地面垂直,或者交叉;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腿坐有困難的人可以先在座位下墊個枕頭;雙手合十,拇指握成阿泰氣圖的形狀,放在腹部,或用手摸膝蓋。
站立,自然站立,雙膝微曲,雙手疊放於腹部,或垂向側面。
水平,壹般側臥,壹手彎曲肘枕,拇指食指分開,耳朵放入虎口打開耳孔;另壹只手放在臀部,或者腹部;腿也是壹個拉伸彎曲的姿勢,和手正好相反。
走路的時候要選擇人少的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壹點的院子,沒有其他幹擾,道路比較平坦的地方。慢慢走,像浮雲。走路的時候可以用聽的方法休息,但是不要閉眼。
選擇壹個姿勢並做好,然後開始運動。對於外部作用,修理要點如下:
(1)全身放松,無論采取什麽姿勢,都要全身放松。這種放松不是軟球,要保持頭部和脊柱挺直,以利於經絡暢通;但不要變得僵硬僵硬,這樣不利於放松,也會阻礙經絡的暢通。要放松,先要求肩膀下沈。普通人通常比較緊張,沒有意識,動作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現在我們在練功夫的時候,可以通過先調整動作,自然進入放松狀態。
(2)雙目垂簾,垂簾是微閉的意思。為什麽需要微微閉眼?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閉上容易睡著,不利於鍛煉。微關的公式是“開三關七”,即開三關七。具體做法以前是口交,現在明顯是眼皮下垂,讓妳看到眼前的東西,分不清。
(3)舌尖在上腭,稱為口,在《丹經》中也叫“塞”,即口緊咬。把舌頭放在上顎的做法在過去也是壹個秘密故事。要把舌尖翻過來,用舌尖的底部推向上顎。因為人的上顎有兩個小窩,叫“天池穴”,用泥丸相連,最容易漏?。所以雜技壹定要像嬰兒哺乳壹樣被封殺。
(4)自然呼吸,即自然呼吸,但切忌粗短。隨著靜功程度的加深,鼻呼吸要逐漸深、長、勻、細、細微。
(5)雙手握訣,雙手捏訣,又稱“子午決”。這時左手食指和拇指畫壹個圈,右手拇指放在圈裏,右手小指放在左手小指下面。從大拇指的方向看,是壹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互擁抱,人體的陰陽就會自然相通,過壹會兒,兩只手都會覺得發燙發脹,這就奇妙了,也就是兩氣相通的效果。道教不分男女。
2、內功靜功法。
(1)聽著。
靜功的目的是進入寂靜。沈默的意義是讓身心平靜下來。為了達到安靜的要求,我們必須首先排除壹切雜念,這是安靜法最關鍵的原則。
但是人的思維習慣,大腦總是在思考問題,即使睡覺也會做夢,壹旦停下來就很難做了。古代道士為了達到靜寂的目的,創立了很多方法,比如聽氣、坐忘、守壹、數息等等。相比較而言,道家莊子所說的“聽氣”法是最好的。
所謂“聽氣息”,就是聽自己的氣息。我們前面說過,靜態工作需要自然呼吸。聽自己呼吸的方法是雙耳聽,即排除壹切外界幹擾,比如進入壹個寂靜的世界,聽自己的呼吸。最初我只是用耳朵聽,沒有任何想法。
註意:所謂“聽氣息”,是要求雙耳都要聽的,就好像是在聽吸氣和呼氣的聲音。但是吸氣和呼氣原本就需要安靜。“聽氣息”的意思是要求他專註於內在的音符,專註於保持安靜;不是把耳朵閉上或者聽呼吸的聲音。“聽”的意思是集中註意力。只要按照吸氣呼氣的路線走,慢慢做就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要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求。
聽完之後,我的心靈相互依存,思緒完全不在,連呼吸都仿佛消失了,漸漸達到了“靜”的境界。
(2)觀光
“觀光”法是道教的秘密修煉法。以前是秘而不教,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是培養性。我們的本性,原本壹無所有,來生之前來自宇宙。所以這個時候提煉性的根本方法就叫性功。有人認為道家的“性”功就是真理,沒有功夫,那是因為妳沒有被師傅教過性功。
性的根源在於兩眉之壹。這些知識來自於我們下輩子之前,所以稱之為“祖傳知識”。
剛開始的時候,靜靜地坐壹會兒,用上面說的“聽”的方法。身心靜下來後,會視若無睹,停在“祖竅”前。這個“祖前經驗”不在體內,也不離開身體,就在妳面前壹寸半左右。
註:“觀祖”的方法是聚集自己的元性。當元性聚集,自然會見光。但這種境界是自然的,絕不能追求;如果妳去追求,妳也會遇到光明,但那是幻想,不是真理。很多練氣功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神奇的境界。真的是失之交臂,差之千裏。要用“若無其事,似乎要看壹下”的意思。在無意和有意之間,妳不可能是有意和無意。自然沒錯。
當心念稍微放在“祖竅”裏,就可以有自己的性光。剛開始是壹點點,隨波逐流,光線微弱,不用擔心;起初,它似乎來自外部。發現之後,此時被心靈壹點點吸收,固定下來,即發出有意義的白光,這就是匯聚之功;然後由點到面,逐漸凝結成塊,壹塊壹塊,由外向內,慢慢聚攏;若從之,則聚而散,難定;比如,無知終於變成了壹塊沒有波動的碎片,於是真相聚集,我們進入了壹片大寧靜。
正因為性彰顯了自己,觀光就意味著知道了傲慢的聚散。光散即散,光斂即聚,光定即定,光滿即滿,光圓即圓。王重陽的創始人在壹開始描述它的形狀時說:“它是圓形的,充滿了光。”圓是指它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燃是指它沒有黑洞,從而達到“性光*”的最高境界進入這種境界,生死皆可。但不深入大決策,功德高,是無法實現的。
觀光的功夫,雖然用的是“觀察”而不是實際觀察,但都是自然的。要培養這個技能,必須循序漸進,從小光到大光,從弱到光強,從波動到光,從片到片。有的人修行多日,眼前壹片漆黑,沒見過光明,無法追求。
註:如上所述,“聽”和“看”的方式。雖然看似有為,其實是無為;無所事事。我雖然聽興趣,其實不聽;雖然叫觀光,其實也沒什麽景色。聽免息息,什麽都不聽;觀光沒有光,光什麽都不是。免息的叫真息;沒有光的光叫真光。意識到這壹點真的很安靜。
“觀光”的方法在古代道教書籍中也叫“回光返照”;聽趣法在古代道教書籍中也稱為“調趣”。所以本文所說的靜修法也被古人稱為“回光返照調息法”。
秋祖秘傳《大丹知止》論述“回光調息”說:“法是從壹個眼角收心,收於兩眼之間,以整個心神收於此處。所謂“乾坤合地”也是如此
回光返照的方法還有壹層意思。即使是觀光之後,也要把這道光照進下丹田,然後做煉氣。這個需要結合築地功法的第二步——呼吸,然後在呼吸法中討論。
第四,靜功停止思考的方法
靜功的關鍵在於進入寂靜;沈默的關鍵是停止思考。停止思考就是排除心中雜念,然後全心全意做靜態工作。往往有的人平時意識不到腦子裏有雜念,但是壹坐不動,所有的念頭就來了。只有通過靜功的方法停止思考,排除雜念,靜功才能做好。修真境界:婆娑、光明、融合、結界、靈寂(有結界和靈寂配合的地方)、元嬰、出竅、走神、組合、渡劫、大乘代表作《煙霞之旅》蕭乾(多數修真小說中使用,修真境界鼻祖)。
呼吸空氣入體,煉靈,煉靈歸空,煉空。代表作:《佛即道》夢入機。
在路上,壹眼望去,、、陶固、胚胎、清晰、精辟、攀峰、獨特、負重、導龍、出世、、不墜、大道、莫測、掙紮、搶劫、提升、天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