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滑泄簡介

滑泄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滑泄的病因病機 5 滑泄的癥狀及治療 6 滑泄的辨證論治 7 關於泄瀉 8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滑泄的穴位 2 治療滑泄的方劑 3 治療滑泄的中成藥 4 滑泄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滑泄 1 拼音

huá xiè

2 英文參考

lingering diarrhe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slipping diarrhea,chronic diarrhe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滑泄(lingering diarrhea[1])為病證名[2]。是指泄久氣陷下脫,以久泄不止,日夜無度,兼飲食減少,手足厥冷或腫脹,形寒氣短,消瘦,或發虛熱等為常見癥的泄瀉證候[1]。見《華氏中藏經·論脾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又稱滑瀉[2]。

4 滑泄的病因病機

多為久瀉久虛下脫,以致泄瀉不能自制[2]。

5 滑泄的癥狀及治療

《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滑泄,其泄不禁,泄久不止,大孔( *** )如竹筒,日夜無度。”

常兼見飲食減少,手足厥冷或腫脹,形寒氣短,消瘦,或發虛熱等癥[2]。多因泄久氣陷下脫所致[2]。治宜固澀止脫,扶正祛邪[2]。

6 滑泄的辨證論治

滑泄又分寒滑、熱滑[2]。

寒滑者,脾腎虛寒,輕者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加肉豆蔻、補骨脂、炮姜、肉桂之類,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訶子丸等方[2]。

熱滑者,中氣下脫而熱邪稽留,宜用固腸丸、訶子散等方[2]。

7 關於泄瀉

泄瀉(diarrhea[1][3])為病名[4]。見《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十壹。簡稱泄(《黃帝內經》)或瀉[4],又稱下利(漢唐時期)[5]。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而言[5]。前賢以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為瀉[5]。泄瀉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為多見[5]。

針灸對泄瀉的療效壹般來說,急性易治,慢性較難,但都有較好的療效[6]。若泄瀉頻繁有嚴重脫水現象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則當采取綜合療法[6]。

現代醫學所稱的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等消化系統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多屬泄瀉範疇[7]。

詳見泄瀉條。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