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藝文誌》所列 199篇 在《漢書?藝文誌》“兵書”類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紹了武術﹐***有13家﹑199 篇﹐其中除射法外還提到“手搏六篇”﹑“劍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這些都是中國最古的武術著作﹐雖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國早在漢代﹐拳術﹑劍術等武術技巧就已用文字留傳下來。
《馬槊譜》 作者不詳﹐是中國隋代的槍法書﹐後來亡佚﹐內容已不可考﹐但其序言在《古今圖書集成》中有收錄。
《角力記》 宋代調露子著﹐是中國五代十國到宋初的有關角力和拳術的史料書﹐有述旨﹑名目﹑出處﹑雜說等篇。在《宋史?藝文誌》﹑宋鄭樵《通誌》﹑清《琳瑯秘室叢書》等書中均有收錄。
《武經總要》 宋代曾公亮撰﹐成書於1044年﹐是北宋王朝用國家力量編輯的壹部軍事著作﹐但涉及武術的內容頗多。
《武編》 明代唐順之編﹐介紹了明代以前各種武術器械和各派拳術的練法﹐並與明代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壹樣﹐也介紹了中國各派武術的情況。
《唐荊川先生文集》 明代唐順之的隨筆和文集﹐其中涉及武術的有“遊嵩山少林寺”﹑“楊教師槍歌”﹑“峨嵋道人拳歌”等。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江蘇省武進縣人﹐明代抗倭名將。
《正氣堂集》 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續集”﹐又名《北虜忌諱》。此書“余集”卷 4載有《劍經》﹐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轉錄。
《江南經略》明代鄭若曾著﹐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刊行。該書卷8“兵器總論”記述了武術流派﹐其內容與《續文獻通考》幾乎相同﹐僅趙家拳壹項記述內容稍異。
《紀效新書》 明代戚繼光著﹐有多種刊本﹐目錄內容多不相同。如周世選本分18卷﹐有關武術的篇章有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等﹔王象乾本則分14卷﹐有關武術的篇章有手足篇﹐記述了槍﹑牌﹑筅﹑棍﹑鈀﹑射﹑拳等武術﹔《紀效新書》收錄了“楊家六合八母槍法”﹑俞大猷的《劍經》和戚繼光自編的《拳經》32勢圖訣等。此書是歷來研究武術的重要文獻﹐在以後出版的《武備誌》以至《三才圖會》等書中均有轉載。朝鮮在此書的基礎上編成《武藝圖譜通誌》﹐日本江戶時代兵法家平山行藏也曾翻印刊行。此外﹐日本還以《武術早學》﹑《軍法兵記》﹑《兵法奧義書》等不同書名刊行此書。
《五雜俎》 明代謝肇浙著。此書壹部分內容記述了當時的武術情況﹐並把少林拳稱為“少林寺拳法”﹐此書有萬歷如葦軒本﹐中華書局曾重印。
《陣紀》 明代何良臣著﹐分4卷﹐其中第2卷“技用篇”記述了射﹑拏﹑拳﹑棍﹑槍﹑筅﹑牌﹑刀﹑劍﹑短兵等武術。此書被收入《四庫全書》。 《續文獻通考》 明代王圻著﹐此書兵考“總論軍器”篇中記述了槍﹑刀﹑弓﹑弩﹑棍﹑雜器等各派武術。
《三才圖會》 明代王圻著﹐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刊行﹐此書“人事部”載有“射法圖器”﹑“馬箭圖”﹑“拳法圖”﹑“槍法圖”﹑“棍法圖”﹑“旁牌勢圖”等﹐多錄自《紀效新書》。此書“器用部”又從《武經總要》轉錄了不少武術器械圖解。
《耕餘剩技》 明代程宗猷著﹐有《少林棍法闡宗》﹑《單刀法選》﹑《長槍法選》和《蹶張心法》等4篇﹐主要介紹了少林棍法﹐有理論﹐有動作圖解。本書有千頃堂影印本和周越然影印本﹐近代改名《國術四書》刊行。
《湧幢小品》 明代朱國禎著。此書卷12載有武術內容﹐記述了當時的武術家和拳術等。
《武備誌》 明代茅元儀費時15年﹐參考兵書2000 餘種編寫而成﹐***分5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載有弓﹑弩﹑劍﹑刀﹑槍﹑鈀﹑牌﹑筅﹑棍﹑拳等武術圖解﹐並收錄有戚繼光﹑程宗猷的部分武術著作。
《武備新書》 明代謝三賓對《紀效新書》進行修訂而成﹐內容與《紀效新書》大同小異﹐只增加了“秘傳短打法”壹篇。
《手臂錄》 清代吳殳著﹐康熙元年(1662)刊行﹐此書以精解槍法而著名﹐在後世出版的《藉月山房匯抄》﹑《指海》等書中均有收錄。此書 4卷後附1卷﹐除卷3的“單刀圖說”和卷 4的“諸器總說”﹑“叉說”﹑“狼筅說”﹑“藤牌腰刀說”﹑“大棒說”﹑“劍訣”﹑“雙刀歌”﹑“後劍訣”外﹐均講槍法﹐並附有圖解。吳殳(1611~1695)﹐又名喬﹐號倉塵子﹐明遺民﹐江蘇婁江縣人(壹說太倉縣人)﹐少年時酷愛武術﹐勤學苦練﹐曾從石敬嚴學槍法﹐從漁陽老人學劍法﹐從鄭華子學馬家槍法﹐從朱熊占學峨嵋槍法等﹐對各種兵器多有心得。明亡後﹐吳殳不求仕進﹐專攻武術﹐年五十還向別人學實戰劍法﹐並著書闡述已經失傳的劍法。
《萬寶全書》 清代煙水山人編﹐後由毛煥文修訂刊行。此書記述體育﹑文藝﹑遊戲﹑養生法等﹐涉及武術的有“拳棒跌解法”和“要家臨危解法”﹐並介紹了拳術和擒拿護身法等。
《陰符槍譜》 作者不詳(據唐豪考證﹐是清代山西王宗嶽著)。此書記述了槍法秘訣﹐如高下﹑左右﹑剛柔﹑虛實﹑進退﹑動靜﹑陰陽﹑黏隨諸理﹐與太極拳理論完全吻合。
《拳經》 明代少林寺玄機和尚傳授﹐陳松泉﹑張鳴鶚撰﹐清代康熙初張孔昭補充﹐乾隆年間曹煥鬥又補充﹐民國時期﹐曾先後被改名為《玄機秘授穴道拳訣》和《拳經拳法備要》印行。此書是記述少林拳術的名著。
《太極拳經》 作者不詳(據唐豪考證﹐是清代山西王宗嶽著)。此書闡述了太極拳原理﹐又名《太極拳譜》。
《內家拳法》 清代浙江黃百家著。黃百家自幼從王徵南學內家拳﹐在王死後 7年著成此書﹐記述有“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練手者卅五”﹑“練步者十八”等內容。
《萇氏武技書》 清代河南人萇乃周著。全書*** 6卷﹐第6卷記述槍法﹑猿猴棒﹐雙劍等器械練法﹐其餘5卷均記述拳術和拳理﹐民國時期經徐哲東修訂重印。
《兵仗記》 清代仁和王 丹麓著﹐載於《昭代叢書》甲集卷47。此書記述有關戈﹑矛﹑殳﹑長戟﹑手戟﹑車戟﹑ ﹑蛇矛﹑劍﹑拏﹑伏拏﹑匕首﹑槍﹑刀﹑鈀﹑叉鏜﹑錘﹑棒﹑斧﹑鞭﹑ ﹑鏟﹑狼筅﹑藤牌等各種器械的構造和用法。
《清稗類抄》 清代徐珂編撰。此書是壹部有關清代史實的筆記集﹐全書分92類﹐其中技勇類記述武術較多﹐如“葉鴻駒精內家拳”﹑“蔣誌善槍術”﹑“草庵和尚用鐵杖”﹐“德宗十三響槍”﹑“江陰煎海僧所用鐵刀重八十斤”等。
《陳氏太極拳圖說》 清代陳鑫著﹐記述陳氏太極拳的動作和理論﹐並附有圖解。陳鑫(1849~1929)﹐字品三﹐除《陳氏太極拳圖說》外﹐還著有《太極拳引蒙入路》﹑《三三拳譜》等書﹐陳鑫寫《陳氏太極拳圖說》費時10餘年﹐1933年出版﹐是太極拳的重要著作之壹。
《拳術教範》李存義編﹐是參考《五行拳譜》﹑《連環拳譜》以及彈腿等編成的武術教材﹐李存義(1846~1921)﹐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河北深縣人﹐清末民初著名武術家。李自幼愛好練武﹐各派武術都學﹐長年在保定開鏢局。1912年﹐李被聘為天津中華武士會教務主任﹐後來去上海﹐在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任過武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