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對封建禮教的鞭策,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1917年,陳獨秀和李大釗舉起了“文學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指出隱藏在封建仁義道德後面全是“吃人”二字.
那些吃人的人“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這是對封建禮教的壹次無情的鞭策,這篇小說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揭出底層人民思想的病痛,讓他們在沈睡中蘇醒。
魯迅的小說主要描寫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像他筆下的華老栓、阿Q、祥林嫂、愛姑這樣壹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按理說是最需要國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的。
但在那樣壹個病態的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對自己的命運采取壹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辱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泄自己受壓迫,受欺辱時的郁積怨憤之氣。
擴展資料:
魯迅早年曾留學日本。“五四”時期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1927年後定居上海,領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粉碎國民黨文化“圍剿”。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壹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壹生的真實寫照。魯迅先生的著作、譯作、書信等是留給後世的珍貴的文學遺產和精神財富。
作品:
《二心集》《三閑集》《南腔北調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的續編》《華蓋集續編》
《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附集》《準風月談》《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集外集拾遺補編》
《仿徨》《吶喊》《朝花夕拾》《阿Q正傳》《墳》《野草》《故事新編》《熱風》?
《花邊文學》《而己集》《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
《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史略》《偽自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