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端午節都有什麽習俗

端午節都有什麽習俗

端午節是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但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都是如何形成的嗎?來和我壹起看看吧!

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

龍舟,顧名思義,是形似龍的船。這艘船的船首像個高高的龍頭,船舷和船腹分別塗有不同的顏色。龍的大小不同,槳數也不同,有六對、十二對、十七對、五十二對。如參賽方式相同,則龍舟的尺寸必須相同。若為新船,則亦須舉行祭禮。

賽龍舟則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食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壹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壹般是前壹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粽子源於公元340年,屈原多次勸說楚無果後,便知國之將亡,他不願茍活於世,希望用自己的死喚醒楚王,於是他毅然投江,以身殉國。百姓知曉他的良苦用心,便將大米投入江中,希望江中魚蝦吃了大米,就不要再去毀壞屈原的屍體,於是後來便衍生出吃粽子的習俗。時至今日,包粽子,送粽子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聯絡親友的壹種方式。

?佩香囊?

中國許多地方,在端午節都要做幾個香袋給小孩掛在身上,這就叫做“壓午”。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後,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壹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掛荷包和五彩絲線?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被稱之為“長命縷”。其意義在於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認為小孩壹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長命鎖更多表達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所以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於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這系五色繩也有講究,必須要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就系上,否則就會不靈驗,而且五色繩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只能等到端午節後的大雨天時,將它仍在自家院墻的排水口,隨雨水沖走。

?點雄黃酒?

在古代,雄黃作為壹種中藥藥材,被用做解毒劑、殺蟲藥。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制的白酒或黃酒。古人缺乏科學觀念,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蜈蚣等,加上誤以為疾病的產生皆由鬼邪作崇所引起,連有著千年道行的白蛇精喝下雄黃酒後都被打回原形,那喝些雄黃酒自然可以保健、避疫。就連不能喝酒的孩子的頭上、身上也要抹上雄黃酒,以求這樣可使百鬼畏懼,孩子得以長命百歲。

?吃五毒餅,畫五毒圖?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蠍子,壁虎。人們在這壹天把餅上印上五種毒蟲,當天吃下去,可以避開這幾種毒蟲所帶來的瘟疫。五毒圖是為了讓蟲子們看見後會認為是同類,直接走開,不會再靠近這壹家。

端午節的叫法多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同時,端午佳節也承載了人們,對聖賢的緬懷對健康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