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庫全書》延續的意義

《四庫全書》延續的意義

也有必要繼續研究《四庫全書》,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從乾隆中期到辛亥革命(1911),中國已經積累了很多重要的學術成果。清代中期,《幹甲之學》是清代最具特色的學術著作。其代表人物紀曉嵐、戴震等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編纂。由於編纂制度的限制,他們的作品未能收入《全書》。清末尤其是鴉片戰爭(1840)後,文化學術受到國力的激發和西方思想的沖擊,新思潮層出不窮,形成了以魏源、章太炎為代表的“新派”;再加上流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歸,考古發掘讓竹簡帛書重見天日,手稿形式的優秀作品不斷問世。

這些數量可觀的古籍,來不及系統整理。編纂出版《四庫全書續編》,可以彌補《四庫全書》中的錯誤,對清代乾嘉至辛亥革命時期的學術文化發展作出繼往開來的新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