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父子卓越的文學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非常深遠。在北宋,蘇東坡繼歐陽修之後成為文壇的當然領袖,圍繞在他的周圍的學子不少,已形成壹個蘇門文人集團。著名的“蘇門四學士”和“蘇門六君子”,即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陳師道、李方叔。他們都是當時文壇的精英。南宋高宗、孝宗皇帝相繼為三蘇父子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三蘇父子被尊奉為壹代文章宗師,分別加封顯貴的謚號,蘇洵為“文安”,蘇軾為“文忠”,蘇轍為“文定”,並且都被追封為太子太師。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壹時形成“人傳元佑之學,家有眉山之書”,“蘇文生、吃菜羹,蘇文熟,吃羊肉”的局面。士人學子人人爭讀三蘇文章,因此,各種三蘇文集、詩集被壹再印行出版、傳抄。在明代,三蘇父子的文名更達到了壹個相當的高度,《唐宋八大家文鈔》出版、由此奠定了三蘇父子大文豪的地位。蘇洵的《嘉佑集》、蘇軾的《東坡集》、蘇轍的《欒城集》不繼的重新刊刻印行。三蘇祠博物館目前珍藏有關三蘇父子的宋、元、明、清古籍版本141部2689冊,墨跡拓本246冊。臺灣故宮珍藏有東坡墨跡真品約50余件。與之伴生的宋人筆記小說,編篡了許多三蘇的軼聞趣事,在讀書人之間流傳,還被編為戲劇、白話小說在市井中傳播。三蘇的後裔相繼得到皇帝的重用、保護,如蘇東坡的孫子蘇符,在南宋紹興年間就官至禮部尚書。三蘇後裔得以繁衍,廣泛分布於祖國各地。河南許昌壹帶,江蘇常州壹帶、廣東壹帶,安徽太平壹帶,至今仍然分布著三蘇的許多後裔。
由於上至皇帝,下自老百姓都對三蘇父子非常尊敬,三蘇父子的尺牘、繪畫、只字片紙都成為人們收藏喜愛的珍品。三蘇父子所去過的地方,所留下的許多遺跡和著名詩篇、名文。這些後來都成為了人們憑吊三蘇先賢的古跡勝地。如湖北黃岡赤壁、杭州蘇堤、徐州黃樓等。除了全國最為著名的眉山三蘇祠、三蘇墳和河南郟縣三蘇祠、三蘇墳而外,全國蘇東坡遺址有上百處之多。僅四川、重慶境內就有多處較大的遺跡遺址,如樂山淩雲山東坡樓,眉山“連鰲山”蘇東坡巨書石刻、資中重龍山“喚魚池”、蓬安縣蘇軾洗墨池、重慶豐都蘇東坡紀念祠等。
三蘇父子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在東南亞各國、在歐洲以至整個世界。蘇東坡的名聲早已跨越國界,成為壹位世界級的文化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