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華文明的特點,最燦爛的時期……

中華文明的特點,最燦爛的時期……

文明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是無形的。壹般是指有人居住,有壹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它的含義有時與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學和人類學裏,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文明經常與城市有很密切的聯系。文明壹詞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義。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壹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和睦的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壹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壹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範、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

漢語「文明」壹詞,最早出自《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易·幹·文言》)。在現代漢語中,文明指壹種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壹詞相對立。文明與文化這兩個詞匯有含義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壹種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著某種文明,但是沒有文化並不意味「野蠻」。

人類審美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傳承、發展、糅合和分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總稱。是人類開始群居並出現社會分工專業化,人類社會雛形基本形成後開始出現的壹種現象。是較為豐富的物質基礎上的產物,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壹種基本屬性。文明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不斷進化的人類本性的具體體現。

中華文明的特點

中華文明的原生性

中華文明是在歐亞大陸東部產生的壹支原生文明。近代以來,歷史學者通過對考古學、古人類學、古文字學、民族學等文獻資料的綜合研究,逐漸揭示出中華遠古歷史在我國大地上發展的基本脈絡。從目前的材料來看,至少在100萬年前人類已經在中國廣大的區域內活動。比如重慶巫山人距今約200萬年,雲南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陜西藍田公王嶺和湖北鄖縣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也都接近或早於100萬年。近幾年發現的壹些遺址,有的也可能接近200萬年。從上述的雲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等“猿人”,到廣東韶關馬壩人、山西襄汾丁村人等“古人”,再到北京山頂洞人、四川資陽人等“新人”,三個階段構成原始人類時期。

根據考古成果研究,我國稻作農業文化可推進到1萬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難以想象1萬年以前祖先的生活方式。經過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的發展,中華文明經歷了從起源到逐步形成的過程,社會的復雜化程度更加明顯,夏、商、周時期逐漸進入高度發達的階級社會,再經過秦、漢及其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衰落,中華文明走過了壹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在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夏鼐先生和蘇秉琦先生都提出過十分重要的見解。夏先生認為,文明的起源應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蘇先生認為中國文明的起源是壹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應該有不同的模式,有原生型,還有次生型和續生型,最後才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壹的國家。他們這些論述的正確性不斷被新的考古發現和學科研究成果所證明。特別是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公元前3500年前後,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漸漸出現了壹些新的現象。北方地區,分布於內蒙古東南部和遼西地區的紅山文化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代表紅山文化最高層次的中心聚落的大型祭祀建築群、積石冢及以玉雕龍為主的隨葬玉器群。南方地區,長江下遊的杭嘉湖地區發現了面積達30多平方公裏的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遺址群,遺址群中心有莫角山大型宮殿建築基址等,這些發現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了中華文明的原生性特征。

中華文明的可信性

我國古代文獻中,把黃帝和炎帝時期作為中國歷史的肇始期,把夏代作為第壹個王朝。中華文明被認為具有五千年的歷史。作為歷史依據,見於司馬遷的《史記》。但《史記》對黃帝和炎帝乃至堯舜禹時期的記述都屬古史傳說的範疇,對夏代歷史的記載也極其簡略,很難據此全面地研究當時的歷史。正因為如此,國內外學術界有人懷疑中國是否真正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部分國外學者甚至懷疑夏朝是否真正存在過。要解決這壹問題,消除學術界存在的種種疑慮,僅僅依靠古代文獻是遠遠不夠的。近50年來,我國考古學取得了壹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發現為我們研究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20世紀80年代,夏鼐先生在名著《中國文明的起源》中提出了用考古學研究我國文明起源需要著重探索三種標誌性遺存,即作為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活動中心的城市、文字、冶煉金屬,被稱為“文明三要素”。壹是關於城市。我國已經發現不少古代城址,其中較大規模的城址至少在仰韶文化的晚期已經出現。如河南鄭州西山古城遺址、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始建距今都已超過6000年。而更多的古代城址,出現於稍晚的龍山時代,地點分布更為廣闊。二是關於文字。我國發現最早的古代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這是完備而成熟的文字。在商代之前仰韶時期與龍山時期的陶器上都發現有許多刻畫的符號,特別是諸如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出現的壹些符號,普遍認為與文字有關。大汶口文化有符號的陶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良渚文化陶器上和玉器上的文字,則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三是關於冶煉金屬。在我國出現很早,如在陜西姜寨遺址發現的半圓形黃銅銅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銅器;在甘肅林家遺址發現的小銅刀,屬於馬家窯文化,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

早在1959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就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的夏王朝主要活動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在河南豫西發現了偃師二裏頭遺址。經過近50年來對遺址的發掘工作,在近4平方公裏的範圍內,發現有縱橫交錯的道路,大型宮殿建築遺跡,青銅器冶鑄、燒陶、制骨等手工作坊址和各類墓葬,出土了高等級的青銅禮器、玉器及各類陶器等,反映了我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王權形成。1928年我國學術機構首次組織對殷墟的發掘,考古發現和科學研究成果,進壹步證實了文獻中只有零星記載的商王朝的存在,更使《史記·殷本紀》等文獻所載內容成為信史。殷墟出土的15余萬片甲骨不僅證明古老的漢字是獨立起源的,還提供了我國古代獨立的文字造字法則。這對3000年以來的我國文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至今仍為世界上1/4的人口所使用。在冶煉金屬方面,殷墟是出土商代銅器最多的遺址,總數約6000件,其所展示的高度發達的創造文明成果的技術手段是獨有的,也充分證明了中華遠古文明的可信性,並為最終形成更為完整、系統的結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文明的整體性

中華文明的形成既是多元的,也是壹體的,即所謂“多元壹體化”。秦漢以後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它既是指生活在我國的各民族***同建造的國家,又是今天在我國領域內56個民族的總稱。中華民族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形成壹個我中有妳、妳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壹體。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首先是多元文明的融合,是互相整合,而不是互相滅絕。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方言隔阻,是靠文化思想和文字為紐帶,維系多元壹體的文化格局。各個地區的文化通過相互競爭、碰撞、融合,最終形成了完整的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整體性延續不斷的主要原因,壹是中華文明本身的規模因素,即地域的廣闊和整體規模的巨大,形成了壹種難以征服與分割的力量。中華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相互關聯的文化整體。曾經對中華文明構成威脅的其他文明最終都被這壹規模巨大的文化整體所吸收和同化。二是中華文明本身的文化因素,以血緣為紐帶的關系,發揮著巨大的維系文明的作用。如對中華民族***同始祖炎、黃二帝的崇拜,影響深遠,使中華文明在多元發展的同時,壹以貫之地保持了完整性。戴逸先生曾分析過對我國文化影響較大的諸項因素,包括經濟條件、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地理環境,這些都對中國文化的發生、發展有所影響。首先,我國是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長期占統治地位,商品經濟不發達。在這樣的壹個農業社會裏,民族性格既有勤勞樸實的壹面,也造成了穩定保守的壹面。其次,我國幾千年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是長期的封建專制主義。從秦代算起已有2000多年歷史,給我國的傳統文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第三,我國是個宗法、家族制度普遍盛行的國家。宗法意識、家族意識非常強烈,傳統文化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形成的。第四,地理環境也對我國文化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大陸,東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了中華文明獨立而完整的文化系統。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人類四大古老的文明,都是沿著江河發祥的。大約從公元前3500年前後,世界各地先後出現了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和底格裏斯兩河之間的巴比倫文明、印度河與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等。然而,除中華文明之外,幾乎所有這些古老的文明都曾在其文化發展史上出現過中斷現象。

如果與其他三大古代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起源不算最早,但是中華文明是惟壹從未中斷過的文明。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雖然歷經磨難,飽受風霜,然而其文化傳統卻始終壹以貫之,未曾中斷。中華文明同根同種同文完整地保留下來,傳至今天,這在整個世界人類歷史上是很獨特的現象。對此袁行霈教授認為:我們可以從地理環境中找到壹些答案,前三種文明都是在相對集中的壹個較小範圍內展開的,回旋的余地不大,壹旦遭到強悍的外族入侵和戰爭的破壞或自然災害,就難以延續和恢復。而中華文明則是在壹個很大的範圍內開展的,回旋的余地很大,便於將不同民族的勢力和文化加以吸納與整合,也不致因地區性的自然災害而全體毀滅。

自從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生存、繁育。今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就是那創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後裔,在這片土地上是同壹種文明按照自身的邏輯演進、發展,並壹直延續下來。同時,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顯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僅沒有中斷,也沒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不斷增加進來。蘇秉琦先生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壹個像中國如此之大的國家有始自百萬年前至今不衰不斷的文化發展大系。

中華文明的先進性

技術發明是壹切人類活動的***同基礎,它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和文化價值取向。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國發明家引領著世界技術創新的潮流。從春秋時期到宋代的1800多年間,我國的技術發明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中華民族經過5000多年的遷徙、演化和融合,成為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的諸子學說,浩如煙海的歷史古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匠心獨運的書畫雕塑,澤被後世的四大發明等等,這些都令世界驚嘆不已。

公元前600年,我國發明了液態生鐵冶煉技術,使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變成鐵,並且直接鑄造成型。這項發明在較大範圍內促進了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和兵器的更新,使人類歷史迅速進入鐵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深井鉆探技術,使人類能夠獲取深藏在地下的財富。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瓷器,取代了陶器,為人類抹去了石器時代留下的最後壹道痕跡,成為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品。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期間,我國在獲取自然知識並將其應用於人類的實際需要方面比西方要有成效得多。盛唐時期,我國就已是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目標國。1700年前後,我國和印度這兩個東方大國的經濟收入都還處在當時世界的前列。只是到了清代中後期,中華文明才漸漸落後於世界文明的潮流。

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傳統文化已經為許多西方學者所重視。1988年,許多國家的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集法國巴黎並發表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這就是說,西方學者在對自身文化進行反思的同時,開始重視我國傳統文化。實際上,孔子和老子早已是歷代歐洲哲學家們心中偉大的思想家。今天人們看到,在聯合國大廳裏赫然寫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說明我國傳統文化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如果從歷史角度來說最燦爛的時期應該屬於唐朝,現在正處於復興階段也還不錯。

文化對人的影響表現在: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總要采取壹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階級、階層的人們,進行交往的方式都帶有各自的文化印記。人們交往方式的差異,見諸交往時使用的語言、符號、器物等,也見諸交際過程中的行為舉止;並且不同時代占統治地位的價值觀念不同,人們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環境、知識素養、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影響不同思維方式的形成。

其他文明。。

如希臘文明

古希臘的政治制度

希臘人最偉大的發明就是它的民主制度,對後世歐洲民主制度的建立作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希臘的城邦制興起於“黑暗時代”,發展於“古風時期”,完善於“古典時期”,最後隨著希臘歷史的終結而消亡。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說出了這樣壹句話:“男人就是城邦。”這句話包含了兩層含義,其壹,城邦是全體公民的聯合體,公民有壹定的權利和責任,強調了其民主性。其二,所謂的“男人”是指擁有雅典公民權的男子,所有的雅典女性和外邦人被排斥在外。(3)城邦的另壹特點是其“小國寡民”的外部特征,希臘最大的城邦斯巴達面積也僅8400平方公裏,人口約為40萬。

雅典被壹致視為希臘民主制的典範。雅典早在公元前11世紀就廢黜了王政制度,在公元前682年開始形成壹種集體行使權力的政體。公元前594年梭倫的政治改革進壹步擴大公民的政治經濟權利,使雅典在通向民主制的道路上賣出了壹大步。到克裏斯提尼改革,建立了更為民主的制度,使得所有的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雅典的民主***和制最終得以確立。盡管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仍然基於奴隸制的存在,但雅典城邦仍是希臘人的偉大創舉,不僅開創了人類歷史上民主體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主權在民”和“公民平等”的思想,為西方文藝復興後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模範作用。

古希臘的宗教與神話

宗教滲透在希臘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與古希臘的神話密切相關。古希臘的神話之所以如此發達,是因為它們是以藝術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在其原始的核心內容上覆蓋了許多後來的積層,後來的再創作增加了它的生命力。(4)如今希臘神話的來源主要為荷馬史詩,赫西奧德的《神譜》以及其他文獻作品。

古希臘的宗教是壹種多神教,主要有十二大主神作為世界的主宰,他們是:眾神之父宙斯(雷電之神),宙斯之妻赫拉(天空之神),海神波塞冬,智慧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蒂密斯,愛與美之神阿芙洛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赫菲斯特,商旅神赫爾墨斯,農神狄墨特爾,竈神赫斯提亞。

古希臘宗教的壹大特點是神的人化傾向嚴重,所有的神都與人的外表相似,有男有女,有喜怒哀樂,會嫉妒,會爭吵,具有所有人的缺點。而神與凡人最大的區別只在於神是不死之身,這是人與神之間不可跨越的界限。

古希臘的文學與藝術

在希臘文學史上,荷馬和赫西阿德代表著第壹個高峰。尤其是荷馬史詩中的神話故事與英雄史詩,影響並塑造了希臘的宗教信仰,成為希臘文學作品不絕的源泉。戲劇在希臘非常盛行,戲劇作家的作品往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如埃斯庫羅斯和幼裏庇底斯的作品。流傳至今的少數人的作品都已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瑰寶。

古希臘的哲學思想是人類歷史上的寶貴遺產,可惜的是早期哲學家們如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並沒有作品保存下來。保留至今的哲學作品中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代表,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深刻地闡述了他的思想,對後世哲學體系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影響。

古希臘的藝術成就也同樣輝煌,其中尤以雕塑為最。“古風時期”的雕刻藝術深受埃及雕像的影響,人物莊嚴呆板,但到了公元前6世紀,希臘雕塑家開始走出埃及藝術的束縛,作品具有了生活的氣息,人體美得到展現。(5)從米隆的《擲鐵餅者》到波裏克裏特的《持矛者》,再從普拉希特列斯的《科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到《米洛斯的維納斯》,其精致典雅的風格為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們所推崇。

作為西方文明源頭之壹的希臘文明,,其價值已經超越時空,成為每壹代人,每壹個民族在任何歷史時期都可以借鑒和獲得啟迪的偉大文明。從世俗化和人格化的神明我們可以看出希臘人的重現實主義,民主制的建立更體現了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的確立和傳播,文學藝術上的成就更是為希臘人在人類文明史上添了壹筆炫彩的痕跡。如今,希臘文明正存在於西方國會上的滔滔雄辯中,存在於藝術家專註於創作的手中,存在於代代相傳的遙遠史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