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盤古起源於萬代桐柏的論點有五個標準:第壹,圖騰標準。古籍中的盤古神話說“盤古之龍首……”很明顯,遠古先民崇拜龍,認為祖先盤古是龍的後代。因此,盤古的後代把龍作為圖騰符號,世代相傳。關於盤古和龍的傳說也很多。桐柏山盤古造像頭上有兩只龍角,與“盤古的龍頭”之說如出壹轍,而其他盤古神話在鳳圖騰、鳥圖騰、雞圖騰上有所不同,與龍圖騰格格不入。具有龍圖騰特征的桐柏盤古神話更為正宗。第二是地理標準。古籍中對盤古神話最早的記載是三國吳人所著的《五·三五年譜》和《五·五年譜》。其中,涉及地名的地方只有壹個,就是“盤古死後...血被淮瀆……”,這顯然把盤古和淮河發源地聯系在了壹起。明代學者李夢陽將桐柏山水簾洞以西的壹座人形山命名為盤古。“過去盤古用他的房子……”清代學者龔宇春寫過《桐柏山賦》,說“盤古開天第壹……”明確指出桐柏山是在陰陽不離、水茫茫的情況下,盤古開天辟地的第壹個地方。唐宋編纂的《元豐九域誌》說:“桐柏山產於淮水。懷都寺,盤古寺。”翻閱古籍記載,檢索我國盤古神話流傳地區地方誌,與盤古神話關系密切的只有桐柏山、淮河源頭、水簾洞等地理名詞。同時,桐柏山盤古所在的地方有壹座盤古廟,很多地方還保留著與盤古神話密切相關的現實地名,如盤古山、盤古洞、盤古斧、盤古井等。三是民俗本位。桐柏民間有很多習俗,可以說是原始盤古神話的遺存。比如神話傳說中,說人類之初,兩條魚變成了兩只猿,這兩只猿就是“陰陽之始”的盤古夫婦。盤古祭祖時,有盤古舉兩條魚以示崇敬的說法。後來盤古的持魚論生動地演變成了太極圖。人們模仿祖先,就形成了掛太極畫的民俗。桐柏民間自古以來就習慣在庭院的門、窗、墻上掛太極圖,以示吉祥,希望祖先保佑辟邪。桐柏民俗蘊含著盤古神話耐人尋味的元素,娶妻贈竹竿,戲獅吞子,戲龍救眾生。第四是尊祖標準。在神話流傳區,人們對神話人物的崇敬程度是判斷神話起源真假的標準之壹。在桐柏,人們對祖先盤古的崇敬達到了頂峰。比如桐柏民間傳說中,正月初壹是盤古的生日。這壹天,始祖盤古會回來過年,需要平安。所以桐柏過年,初壹到初十是不能開展娛樂活動的,正月初十以後才開始,否則是大忌。另外,全國各地旅遊,人們稱盤古為王、為帝,只有桐柏山居民稱盤古為爺、盤古為奶,這也體現了桐柏山居民對祖先尊敬的善良和深厚。五是活化石標準。人們通常口頭說說的神話,被專家稱為“活化石”。它的數量反映了當地人對盤古神話的認知,這也是判斷盤古神話傳說起源的依據之壹。桐柏縣經過對民間文獻的普查,收集了數百個盤古神話。在桐柏的大街小巷,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還是農民,都可以講壹段話,說幾句關於盤古神話的話,都是盤古開天辟地,捏泥造人,磨成親人,做衣服,馴服牛,降龍,治水,釀酒,制作農具等等。以桐柏山為中心的方圓地區已成為盤古神話的“活化石”。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盤古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