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人們最早在什麽時候開始吃鹽?

人們最早在什麽時候開始吃鹽?

中國關於食鹽制作的最早記載是海鹽。古籍記載,炎帝(壹說神農氏)時的諸侯夙沙氏在山東膠東壹帶首創用海水煮制海鹽,即所謂“夙沙煮鹽”。夙沙煮鹽可視為中國海鹽業的開端,夙沙氏是中國海鹽的創始人。

鹽資源的早期利用與傳說

人類在對鹽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積澱了豐厚的鹽文化,留下了無數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傳說。

1、舜帝南風歌

相傳在虞舜時期,山西運城鹽湖周遍的人們發現並開發當地鹽池資源,取天然結晶鹽食用。舜帝來鹽池巡視,感慨萬千,曾撫琴歌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意思是說:夏季的南風,使解池沿岸的鹽水迅速蒸發,凝結成為鹽顆,她解除了百姓的淡食之苦;南風吹來,滋生鹽粒,朝取暮生,暮取朝復,取之不竭,成為當地百姓的主要財源。

2、夙沙煮鹽

中國關於食鹽制作的最早記載是海鹽。古籍記載,炎帝(壹說神農氏)時的諸侯夙沙氏在山東膠東壹帶首創用海水煮制海鹽,即所謂“夙沙煮鹽”。夙沙煮鹽可視為中國海鹽業的開端,夙沙氏是中國海鹽的創始人。

3、黃帝、炎帝與蚩尤為鹽而戰

據傳,炎帝與黃帝為了爭奪古代盛產池鹽的山西解池,雙方在阪泉(阪泉在山西解縣鹽池上源)打了三次大仗。最後,黃帝收服了炎帝,炎帝的部族並入黃帝部族,黃帝取代炎帝成為華夏眾部落的首領。此戰號稱“中華第壹戰”。炎黃部族為爭奪池鹽而戰,為爭奪池鹽而統壹,成為中原地帶最強大的部落聯盟,也就成為中華民族的雛形。後來黃帝和蚩尤又在此交戰,並活擒了蚩尤。黃帝在解池附近戰炎帝、擒蚩尤等活動的傳說和遺跡,正是氏族時代東方部落爭奪鹽池資源真實寫照,足見鹽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鹽宗廟宇——池神廟

在古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裏的鹽池北畔臥雲崗上,矗立著巍峨的池神廟,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祭祀鹽宗的廟宇,唐以前,解池已建有盬宗廟。

據傳說,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因陰雨連綿使鹽池露天生產受到很大損失,當時兼任河東租庸鹽鐵侍禦史的崔陲時祈禱天佑,天晴後鹽池裏竟然“紅鹽自生,盈掬傾筐,或繭或粟,形攢伏虎,色沏丹砂,古之未有”。戶部呈報給皇帝,唐代宗派人核查屬實,遂認為鹽池生紅鹽,上古未有,是“祥瑞之兆”,不但“編於史冊,薦於郊廟”,而且於冬十月,詔賜池名日“寶應靈慶”,並立鹽神廟,封池神為靈慶公。從現存史料及珍貴照片上獲悉,鹽神廟前曾書有壹副對聯:“東海栽玉樹,西池生金霞”,傳說是呂純陽的手筆,橫批為“地接天寶”,傳說為韓湘子所書。呂純陽與韓湘子都是傳說中的仙人,他們的筆墨給古老的池神廟增添了無限的“縹緲仙機”。

人類采鹽最早使用的方法是從含鹽量高的幹涸河床或湖床刮下鹽結晶塊。但沒多久人們便發明了較復雜的產鹽方法。

第壹種常用的鹽是海鹽。海鹽的取得主要是在氣候和地質條件適合的海邊開發鹽田,依靠日曬和自然蒸發,從而使鹽分析出。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海邊都出產海鹽,如亞洲的中國、韓國、印度;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歐洲的地中海沿岸等是海鹽的大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