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六十個字的愛國詩

六十個字的愛國詩

六十個字的愛國詩是《過零丁洋》《我愛這土地》。

原文: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壹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詩:

詩,漢語壹級字,讀作shī,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其本義是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後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於生活情趣或能引發人強烈感情的事物等。《說文解字》認為是"心誌"。

詩,形聲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尚未見於甲骨文和金文。據學者周策縱研究,"詩"字是從的基本符號發展而來的。該符號先發展到的符號,再發展到的符號(寺),有指祭祀中伴隨著某種動作、音樂、歌詩和舞蹈的壹種特定行為的意義。

後來,當強調音樂、歌詩和字詞等方面時,就造出了字,該字後最終演變成了"詩"字。在字形上,戰國文字中的"詩"字由左邊的"言"和右邊的"寺"組成,小篆中的"詩"字基本承續其戰國文字字形,漢隸中的"詩"字有兩種寫法,壹種承續小篆字形,壹種簡化"詩"字的小篆字形而演變為楷書中的"詩"字。

在字義上,"詩"字的本義是"文學的壹種體裁(言說心誌、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古籍中特指《詩經》,引申指"作詩(言說心誌、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又引申指"奉持,承繼",又通"邿",指"春秋時期國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