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稍安的意思。
出處:西周佚名《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譯文: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舒服。?
2、儒家理想中的所謂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樂的社會局面,指禹、湯 、文 、武 、成王 、周公之治。低於“大同”理想。
西漢禮學家戴聖《禮記·禮運》:如有不由 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譯文:如果有越軌的反常行為.有權勢者也要斥退,百姓也會把它看成禍害。我們就把這種社會叫做小康。
3、家庭稍有資財,可以安然度日。
郁達夫《遲桂花》:“家裏雖稱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
擴展資料:
小康意思的延伸:
小康即“中產”,或中等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人;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小康(或中產)也稱“中產家庭”。
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發展正常的中產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並有較強職業能力的“貧二代”,以及少數“返貧”的“富二代”。
百度百科-小康
百度百科-小康《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