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寫姜亮夫的作文

寫姜亮夫的作文

下面有3篇,依次是-----1 姜亮夫介紹,2 我接觸的姜亮夫,3 姜亮夫:清華可以這樣考

1

姜亮夫名寅清,字亮夫,晚號成均老人,出生於1902年5月19日(農歷四月十二日)昭通城內壹個頗有名的書香世家。家有兄弟二人,先生居長,其弟姜直清,字正夫,是壹位退休老教師,昭通市政協常委。父親姜思讓,字叔遜,是清末京師大學堂學生,學法律,維新人物。武昌起義後回到昭通,領導地方“光復”事業。護國運動中,在昭通領導募捐濟軍反對袁世凱。

姜先生在私塾飽讀詩書,16歲以後就到了昆明,在雲南第二中學、成都高等師範學院(四川大學的前身)、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班、清華大學研究院學習。清華畢業後,1927年先生到江蘇南通、無錫做中學老師。1929年,到上海大夏大學任教,之後在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雲南大學、昆明師院、浙江師院、杭州大學等校任教授及系主任和學院院長等職。其中,曾兩次受聘於雲南大學。1995年12月4日逝世於浙江杭州,享年九十三歲高齡。

姜先生除在校園內做教育工作外,還曾任北新書局編輯,《青年界》主編,1949年5月擔任雲南省教育廳廳長。雲南和平解放後,任雲南軍政委員會文教處長,1953年國家教育部把姜先生調到了浙江師院任教務主任,從此定居杭州。姜先生也曾擔任過教育部顧問。在杭州大學,姜老曾擔任過中文系主任、古籍所所長、博導。先後任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浙江省語言學會會長,《漢語大辭典》、《漢語大字典》、中國韻文學會、中國訓詁學會顧問,中國吐魯番學會語言分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先秦分冊主編等。

姜亮夫先生是我國享譽中外的著名楚辭學家、敦煌學家、語言學家、文獻學家。先生壹生博學多才,博古通今,著作頗豐,在國內國際上享有盛譽。

2

姜亮夫教授系雲南昭通縣人,其父曾任省立昭通中學校長,可謂出身文化世家。姜教授畢業於清華國學院,受教於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四大導師。名師出高徒,經過終身研讀,他成為了楚辭學、敦煌學、歷史文獻學和語言音韻學的著名學者。

姜教授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留學歐洲,曾任教於濟南、復旦、大夏、河南、東北、英士和雲南諸多大學。在雲南大學,任文法學院院長。

1945年9月9日,國民黨政府在雲南鎮壓中***領導的民主運動,史稱“九九整束”。之後任省教育廳廳長的國民黨中堅分子王政(雲南人,曾留學美國)眼看國民黨政權行將崩潰,舉家逃亡美國。教育廳廳長職位出缺,省主席盧漢便任命姜亮夫繼之。三個月後,盧漢宣布起義,成立了省臨時軍政委員會,姜亮夫出任該委員會文教處處長。因熊慶來校長出國未歸,盧漢又委派姜亮夫教授為雲南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

1950年之後,作為壹位知名教授,僅擔任過三個月的教育廳長的姜教授便失業了。他的妻子陶秋英已應聘出省任教於某大學。之後,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來函,請姜教授前往任教,可是不知何種原因,姜教授被禁止出省。

因姜教授的顯赫學術地位,家父以弟子身份曾就教於他,稱他為“老師”。我見過他壹兩次,稱他為“太老師”。

大概在1954年初,李德家教授引領姜教授到省政府辦公廳,要我向郭影秋省長反映,批準姜教授出省任教。這兩位教授,不了解我這個低級幹部不可能越級向省長言說,而且我曾耳聞姜教授任教於英士大學,有人說他還擔任過該校文理學院院長、教務長或校長。英士大學是國民黨右派陳果夫、陳立夫弟兄為紀念他們的叔父陳英士開辦的大學。再者“九九整束”後,姜教授出任過教育廳廳長三個月。所以我猜想姜教授不能出省多少有“政治”原因。

根據上述,我只得告知姜教授,請他寫個書面申請,經秘書處處長、辦公廳主任、秘書長層層轉請郭省長批示。我向姜教授說,請他千萬別談及他與家父認識,我又對李德家教授說,請他別談及李馬兩家的世交關系。兩位教授知道我這個小幹部有為難之處便允諾了。

過了幾天姜亮夫把他所寫的申請交給了我,我上交了。過了些時,我得知此申請已層層轉遞,到達了郭省長處。

過了許久,未得郭省長批復,兩位教授又來向我詢問結果,我難以答復。此時李德家教授當著姜教授的面對我說:“老姜是受‘三堂會審’。”所謂“三堂”,即指三個強勢人物與姜教授在雲南大學任教時期有夙怨而散布姜教授與國民黨有特殊關系。因“三堂會審”沒有任何依據,即便有依證,這涉及重量級人物,我吃了熊膽也不敢向上反映。

過了些時,盧漢的秘書馬子華從北京來昆明。馬子華的父親與我祖父稍有認識,由於這關系,我稱馬子華為“馬叔叔”。有壹天我與馬子華偶然相遇,閑聊中,我向馬子華探聽姜教授歷史上有無政治問題。馬子華說,盧漢將起義,任命姜亮夫為教育廳廳長,是搶先壹步以防國民黨中央派其心腹掌握雲南教育行政,以免給起義帶來麻煩。姜亮夫壹輩子做學問,與國***兩黨都沒關系。對他的任命不外他是位知名學者,再則與盧漢是同鄉。至於說他與“CC”有關系更是無中生有。

我鬥膽地把馬子華對姜教授所談情況向張子齋秘書長匯報,遭到批評。張秘書長說我進行非組織活動,我無言以說,只有承受下來了。不過張秘書長對我的批評,我分析他有為難之處,也就是說“三堂會審”他也只得閉上嘴。

當時,我心想,姑不論姜教授是位知名學者,如若他是個國民黨的中堅分子,反對過中國***產黨,但他參加了起義,按黨的政策也應“既往不咎”。不過我的工作是信訪工作,起義人員遭罪,難以窮盡,不再多言了。

3

1926年,後來成為學界泰鬥的姜亮夫從成都高師考取北師大國文研究科,著實興奮不已。然而姜亮夫進入北師大不到兩個月,聽說清華大學更不錯,又萌生了考清華的想法。有同學告訴他,考清華很難,況且現在已是十月,早過了清華考試日期。姜亮夫覺得既然清華還未發榜,何不試試呢。於是他就給時在清華任教授的大學者梁啟超寫了封信,表示很想進清華讀書,但因為知道消息遲了,沒來得及報名參加考試。不知是不是可以給他壹個補考的機會?

本來就是抱著試試的心情寫信的,所以姜亮夫也沒有抱太大希望。幾天後,他卻意外地收到了清華教務處約他去面試的通知。那天,他按約來到清華,想不到接見他的正是梁啟超先生。這讓他喜出望外。坐定後,梁先生就姜的讀書情況向他作了進壹步了解。然後說,現在讓妳補考。請妳以《試述蜀學》為題,寫壹篇文章。隨即,姜便在規定時間寫出了壹篇2000字文章。梁先生當場閱後對姜說,“妳這篇文章說明妳在四川讀書時是個用功的人,許多四川老先生的書妳都認真讀的,文章寫得也有趣味。”壹番交談後,時間已近上午11時。梁先生對姜說,妳先休息壹下,過壹會有人來領妳去吃午飯,飯後稍事休息,接著考王靜安先生的課。王靜安即王國維。此時的姜亮夫又激動又有點忐忑。激動是今天能接受大學者梁啟超、王國維的考試;忐忑的是不知自己能否考及格,尤其是很快又要接受王國維先生的考試。王的學問屬另外壹路,更為偏。

果然,下午考試壹開始,不茍言笑的王先生即對姜亮夫說,我出的題目都是“小學”(即文字學)。拿到考卷,姜亮夫很快就克服了緊張,用他的話說,“在這之前,太炎先生的《章氏叢書》我曾反復精讀,有壹些心得,所以靜安先生問我的許多問題,我都沒有答錯,但都是壹家之言”。交上考卷,王先生閱後,忍不住問姜可是章太炎先生的學生?姜答不是。王先生先是驚訝,繼爾臉露喜色,起身去隔壁辦公室,因為只壹板之隔,聲音傳來很清晰,姜亮夫後來才知道,王先生那天是請助手趙萬裏“去跟任公(梁啟超)先生講,姜亮夫這個學生我看可以(錄)取”。不過梁先生沒有馬上表態,他過來對姜說,現在考完了,妳回去聽消息吧。之後姜亮夫便在不安的等待中,於兩天後等來了清華的電話通知,要他準備好筆墨,去接受復試。

復試有點出乎姜亮夫意料,考的多是普通常識。這是他的軟肋。比如有壹題為“寫出十八羅漢的名字”。結果姜亮夫壹個也寫不出。又有壹題為寫出二十幾個規定地名,結果姜只寫出十六個。除此之外,其他諸如漢語學、哲學、思想史之類,姜則答得胸有成竹。最後他被錄取了。

此時,梁先生告訴他,“妳這次錄取只好說妳運氣好,因為我們正取生中有二名不來,已經到美國去了,所以拿妳備取生第壹名遞取的”。姜亮夫後來成為學界泰鬥,應該說他是深深銘記住了當年梁先生這番語重心長的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