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地萬物的形成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神話。
神話的本質
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壹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
神話作為民間文學的壹種形式,它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形態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神話的產生和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而進行的同大自然的鬥爭結合在壹起。當時生產工具簡陋,變幻莫測的自然力對人類形成嚴重的威脅,與此同時,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處於極為幼稚的階段。舉凡日月的運行、晝夜的變化、水旱災害的產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們迷惑、驚奇和恐慌。
諸如此類的自然現象,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和人壹樣,有著生命、意誌的;對於自然現象的過程和因果關系,也加以人間形式的假設和幻想,並以為自然界的壹切都受有靈感的神的主宰。
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與大自然展開了不懈的鬥爭,壹心渴望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減輕勞動,保障生活。他們把這壹意誌和願望通過不自覺的想象化為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的情節,於是便有了神話的產生。
由此可見,神話是原始人在那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企圖認識自然、控制自然的壹種精神活動。
神話的產生還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性質。當時人們必須依靠集體,***同獲得生活資料,抵禦野獸和敵人;勞動所得有限,必須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與自然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註意的中心。因此,解釋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為神話的主要內容。
同時,由於人們的利益壹致,在集體生產中湧現出來的技藝超群、勇敢剛強的人物,受到全體成員的崇敬,被賦予神奇的能力而成為神或半神。在他們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願望。
有壹部分神話表現了部落間的戰爭。這部分神話主要產生在原始公社制的後期。當時公社制趨於解體,部落間為了占有生活資料而產生的鬥爭仍是全民的事業。戰爭的勝利和領導者的業績被看作集體的威力和光榮的標誌。因此,人們同樣自發地通過幻想把戰爭過程和指揮者予以神化,使這部分故事成為神話的壹個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神話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它是壹種反映現實的觀念形態,也是產生在壹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只是由於神話反映客觀世界是通過人類童年期自發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現出獨特的形態。
神話的產生既然有其特定的現實基礎和思想基礎,因此決定了它的興旺時期只能是人類的童年。隨著歷史的發展,大自然逐步被支配,人們的認識提高,階段產生,註意中心轉移;這時,對自然和社會的神化不再成為人類意識的特征,民間文學作為勞動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壹面鏡子,從內容到表現方法上都必然產生較大的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神話或遲或緩地趨於消亡,有的則變形為別的民間文學種類,如傳說、故事等由於神話思維方式的殘存,在民間還會產生壹些關於災異的迷信、變形的幻想和新生的鬼神,迷信和壹般的幻想並不等於神話。它們的產生,從另壹側面證實神話的繁榮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當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神話仍然在人民中流傳。由於生產和生活情況的變化,流行的趨勢逐漸減弱;而且口耳相傳,不僅會變動,也容易失傳。
神話是遠古時期的產物,它的流傳又因為社會性質的改變而造成變形或消亡,因此它的保存特別依賴於古文獻的記錄。由於我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戰亂頻仍,往往造成書籍大量散失,致使壹些僥幸入書的神話,也得不到保存。
像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鹹陽,乃至西漢、漢魏、兩晉之交的動亂,都造成書籍的大量流失、古籍中記述神話較多的有《山海經》、《楚辭》等,在《國語》、《左傳》及《論衡》等書中也保存有片段材料。材料雖少,仍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原來的神話是體系龐大、內容十分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