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贊成古方用古代劑量。我曾經用腎著湯治壹病人,就是用壹兩等於15.6克的,不過就用了2劑,病人在這之前連路都不能走的病竟然好了。
李可先生首用古代劑量,特別對危重病人救治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光大中醫精神的楷模。
以下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民間中醫版
1981 年考古發現漢代度量衡器“權”,以此推算古方劑量,解決了歷史上古方劑量的壹大疑案,對仲景學說的教學、科研、攻關、臨床意義重大。我們將互聯網上流傳的資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萬山等)整理如下:
漢代與現代處方劑量換算表
1 石① = 四鈞 = 29760 克
1 鈞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兩 = 248 克
= 液體250 毫升
1 兩 = 24 銖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類2.74 克
= 藥末約2 克
= 草木類藥末約1 克
半方寸匙 = 壹刀圭 = 壹錢匙
= 1.5 克
壹錢匙 = 1.5-1.8 克
壹銖 = 0.65 克
壹銖 = 100 個黍米的重量
壹分 = 3.9-4.2 克
1 斛 = 10 鬥 = 20000 毫升
1 鬥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②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① “石”:讀shí,後來讀dàn
② “龠”:讀yuè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黃豆大
蜀椒壹升 = 50 克
葶藶子壹升 = 60 克
吳茱萸壹升 = 50 克
五味子壹升 = 50 克
半夏壹升 = 130 克
虻蟲壹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強烏頭1 枚小者 = 3 克
強烏頭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梔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蔞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實1 枚 約14.4 克
石膏雞蛋大1 枚 約40 克
厚樸1 尺 約30 克
竹葉壹握 約12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