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河洛文化都有什麽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壹,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 源壹帶。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遊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遊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重要的標誌。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竹書紀年》裏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沈璧,受龍圖龜書。 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象,這是因為太極圖很像是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通過這個自然現象觸發靈感,人族伏羲才創造出太極和八卦。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文化積澱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裏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裏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們依托資源的優勢,開設河洛講壇,傳承文明,開拓創新!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在當今中國版圖範圍之內,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同創造的文化。大量考古發現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區,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及其形成、發展的核心地區,也可以說是以後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 20世紀初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國維為代表的壹批學者,通過艱辛努力,釋讀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證明了殷墟確實屬於商代晚期都城,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關於有商壹代歷史的基本可信。 炎黃文化 根在河洛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而炎黃與河洛有何關系?走進深邃的歷史,凝眸河洛文化,我們就會發現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炎黃二帝的主要活動區域,是炎黃文化的肇興之地。 相傳,黃帝是有熊國國君,“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曰)新鄭歷來被稱為“軒轅故裏”;在洛陽以西的靈寶,有鑄鼎原,傳說是黃帝鑄鼎之處,此外,還有黃帝陵以及與黃帝、嫘祖、 尤很多故事相關的全套地名。新鄭在洛陽之東,靈寶在洛陽之西,中間是黃帝的活動區域是很顯然的。炎帝的出生地目前雖不能確證是在河洛地區,但當其與黃帝結盟以後,其活動範圍以河洛為主,也應是肯定無疑的。炎黃部族是華夏族的母體,他們結盟後在河洛地區發展壯大,並從這裏向外發散,形成了華夏民族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之壹,即炎黃文化。 炎黃文化與河洛文化的密切關系已被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所證實。從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到二裏頭文化的壹系列重大考古發掘,都印證了炎黃時代的文化成就大多在河洛地區,河洛壹帶僅仰韶文化遺址就有500多處,且出土有大量的鼎。鼎是遠古先民的主要炊具,與傳說中的黃帝鑄鼎之說極為吻合。在靈寶鑄鼎原周圍近30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發現有29處仰韶文化遺址,其中的超大型遺址———北陽平遺址,足夠視為仰韶文化的中心地位。陽平逢山是炎黃母族所居之地,新鄭為黃帝父祖生活之所,而且在洛陽地區有許多與炎黃有關的考古發現,尤其是偃師二裏頭遺址最近壹個重大發現———宮殿遺址,據戴逸先生考證,很可能是5000年以前政權中心的所在地,而此時正好是炎黃活動的時代。這壹發現與黃帝作城的歷史記載有驚人的壹致。炎黃二帝是部族時代的傑出代表,他們在河洛地區帶領四方人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開啟了華夏民族的文明之路,並使河洛地區成為華夏民族的搖籃。 炎黃在開辟生存地域的同時,創建了早期的華夏文明。《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土財物”,“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谷,撫萬民”,炎帝“始教天下耕種五谷而食之,以省殺生”(《帝王世紀》)。他們君臨天下,撫化萬民的功績,為後世百姓所敬仰,以致成為歷代帝王的楷模。他們把洪荒遠古建成了當時民眾期望的美好社會,“古者黃帝治天下……別男女,異雌雄,明上下,等貴賤,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孰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市不豫賈,城郭不關,邑無盜賊……(《淮南子》)黃帝部落發明的文字、衣冠和若幹社會制度,炎帝部落對原始農業的發展、陶器的發明等,標誌著中國歷史開始進入文明時代,因此炎帝、黃帝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厥美帝功,萬世載之”。在廣袤豐厚的河洛大地上,炎黃二帝用他們的聰明睿智,譜寫了華夏燦爛文明的第壹樂章,從而使炎黃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中最具凝聚力的核心部分,炎黃二帝成為華夏子孫的***同祖先。他們身上所體現的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精神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團結向上、蓬勃發展的永久動力。鐘靈毓秀的河洛大地,曾養育了我們的偉大先人。河洛文化,炎黃大業,將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