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幾道初中物理題,急

幾道初中物理題,急

問題壹:1。把壹根棍子A的壹端放在另壹根棍子B的中點,如果能吸引,A就有磁性,如果不能吸引,B就有磁性。

2.在中點用細鐵絲系住兩根桿子,懸掛起來,磁性地來回擺動。

3.使用小磁針的壹極靠近棒A的壹端;①如果被吸引,用磁針的同極靠近A的另壹端;如果被吸引,A是非磁性的;如果被排斥,A就是磁性的。

問題二:用第壹題的方法找出磁棒(只有三根),用磁棒吸引剩下的兩根,能吸引鐵棒但不能吸引銅棒。

問題3:用稍厚壹點的紙(大壹點的)蓋在磁鐵上,撒壹些磁性材料——鐵粉在上面,輕輕敲擊紙張,觀察鐵粉的分布,也就是磁感應線的分布,找到磁極,判斷NS極的事就交給妳了(妳應該能做到)。

第四個問題:(現有資料寫的很好,已經給妳寫完了)

1.磁鐵的吸鐵性及其應用

中國是最早了解磁現象的國家之壹。公元前4世紀左右成書的《管子》中有“上有仁者石,下有銅金”的記載,這是最早的關於磁性的記載。類似的記載也見於後來的《呂氏春秋》:“辭石呼鐵,或引之。”東漢高誘在《魯春秋註》中說:“石為鐵之母。因為有壹塊善良的石頭,它能領導它的兒子。石不慈,不可引。”在東漢以前的古籍中,磁性總是被寫成善良。相比之下,磁鐵在許多國家的語言中都含有愛的含義。

中國古籍中也記載了壹些磁鐵吸鐵排斥同性的應用實例。比如史記?《關禪經》說漢武帝命方士鸞達用磁鐵做成的棋子“互碰”;而《篆南萬筆書》(劉安,西漢)也有“取雞血以針碾配磁石,畫棋頭,曝幹,不肯止於局”的詳細記載。南北朝時期(565,438+02 ~ 565,438+08),水鏡(李道元)和三夫黃圖的筆記中都記載了秦始皇用磁鐵修建阿房宮北門,藏甲藏刃者會被找出來。晉書?《馬龍傳》的故事可以借鑒:相傳公元3世紀,智勇雙全的馬龍在壹次戰鬥中,命令士兵在壹條狹窄的小道上堆積大量的磁鐵。所有穿著盔甲的敵軍都被磁鐵吸引,而馬龍的士兵會穿著犀牛甲,照常行動。敵人以為馬龍的兵是神兵,所以戰敗(“路累磁鐵,賊膩鐵,不能前進。龍死於犀甲,無所礙”)。

在古代,磁鐵經常被用於醫療。歷史記載中有“五石散”內服治療的記載,磁石就是五石散之壹。金代用磁鐵吸出鐵針的醫案。在宋代,有人把磁鐵放在耳朵裏,嘴裏塞著鐵塊,從而治愈耳聾。

磁鐵只能吸鐵,不能吸金、銀、銅等金屬,這是中國古人早就知道的。《淮南子》中有“慈石能吸鐵,對銅不起作用”,“慈石能接鐵,卻難從中畫瓦”的說法。

2.磁鐵的方向性及其應用

我國很早就發現了磁鐵的指向性,並制成了指向儀Sina。《鬼谷子》中有“鄭子取玉,必載司南,使不惑”的記載。後來在《韓非子》中,有“王力司南第壹個只爭朝夕”的記載。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記載“司南的瓢(勺)是瓢(勺的長柄)拋於地(光滑的中央部位)時的導子”。

新浪的指向性差不言而喻。北宋的曾公亮、丁度(990 ~ 1053)編著的《吳景宗要》(1044)在第壹卷十五中記載了羅盤魚的使用和制作方法:“若天嗆(暗)夜暗,而不能辨方向...找指南針車或指南針魚,以便使用時,把水碗放在無風的地方,把魚平放在水面上漂浮,它的第壹個位置通常是南到中午。”特別地,熱退磁現象的應用在這裏被清楚地討論。燒至紅色時,溫度超過居裏點,磁疇坍縮,則成為順磁性體。用水冷卻後,磁疇恢復。此時魚尾與位置相反(北)。在地磁場的作用下,磁疇排列具有方向性,因此被磁化。還要註意的是,“炒鍋魚先火”時,魚是傾斜的,這樣魚更靠近地磁場方向,磁化效果會更好。從新浪到導盲魚無疑是壹個很大的進步,但是使用起來還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在中國古籍中,最早關於指南針的記載始於沈括的《孟茜筆談》。書中介紹了指南針的四種用途:水法,利用指南針通過燈心草漂浮在水面上;指法,把指南針放在指甲上;碗法,把指南針放在碗邊上;掛絲法:單絲用蠟粘在針腰,掛在無風的地方。磁針是人工磁化制成的。正是因為指南針的出現,沈括最早發現了磁偏現象,即“往往略偏東,而不完全偏南”。

南宋陳在《石林廣記》中記述了在指甲尖上托起龜鱉的事。由浮式改為支撐式,是引導儀器結構上的壹大進步,為指南針在航海中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條件。

指南針用於航海的記錄最早見於宋代朱昱的《周萍客談》:“船師知地理,但夜觀星宿,晝觀太陽,暗觀指南針”。從那以後,關於指南針有了豐富的記載。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到達非洲的西部和東部海岸。西方指南針導航的記錄在英國的On Instruments (A. Neckam,1157 ~ 1217)上。

3.其他與磁性有關的自然現象

極光源於宇宙中的高能帶電粒子,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偏轉到南北極,與天空中的氣體分子和原子發生碰撞,使分子和原子受到激發而發光。我國研究人員在古籍中發現,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751年,關於極光的記載有474條。在1到10世紀的180多條記錄中,有140條記錄有確切的日期。西方最早記錄極光的是亞裏士多德,他稱之為“天空中的裂縫”。“奧羅拉”這個名字始於法國哲學家加桑蒂。

太陽黑子也是壹種磁現象。當歐洲人還認為太陽是壹個完美的天體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太陽黑子。根據我國研究者的收集整理,165年至1643年(明朝崇禎十六年)史書中觀測到的太陽黑子數為127。這些古老的觀測數據為現代人研究太陽活動提供了極其珍貴、準確、可靠的信息。

遺憾的是,雖然對磁學的認識極其豐富,但對磁現象的本質和解釋往往模糊不清,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就連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的沈括,也認為磁的現象“不可理喻”,“沒有深入研究”,導致中國歷史上沒能出壹本堪比吉爾伯特《論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