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國1840-1949年間,偉大的20名思想家及其生平簡介~
魯迅(1881-1936)國現代文學史教科書,對大師級作家的排名壹直是「魯、郭、茅、巴、老、曹」顯然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是:魯迅 魯迅先生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這壹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壹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壹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誌《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誌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壹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壹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壹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3年間陸續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余篇,並參與《新青年》編務。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年,第-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說,魯迅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表。1925年出版雜文集《熱風》。此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誌。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壹,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 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 著作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期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壹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仿惶》(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翟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準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壹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壹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壹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中文名稱: 梁啟超 又名: 號任公字卓如 飲冰室主人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清代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1873—1929 相關事件: 公車上書 國會請願運動 戊戌變法 戊戌政變 相關人物: 光緒 康有為 生平簡介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見戊戌變法領袖之壹。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誌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1891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1898年回京,積極參加“百日維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壹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與革命派的論戰達到高潮,梁啟超作為改良派的主將,遭到革命派的反對。 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仿行憲政”,梁啟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東京建立“政聞社”,期望推動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由於清政府並不真心實行憲政,政聞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壹度宣揚“虛君***和”,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又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和黨、統壹黨合並,改建進步黨,與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1915年8月,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壹文進行猛烈抨擊,旋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積極參加反袁鬥爭,為護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袁世凱死後,梁啟超依附段祺瑞。他拉攏壹些政客,組建憲政研究會,與支持黎元洪的憲政商榷會對抗。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權。梁啟超擁段有功,出任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親身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梁啟超也是壹位著名學者。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1901至1902年,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歐遊歸來之後,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寫下了《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的著作。他壹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