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義和團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近代史研究》,第1992期,第1期。
3.胡籍貫考辨,《近代史研究》第5期,1993。
4.《論李鴻章的和榮觀》,《近代史研究》第3期,1995。
5.《崇陵傳》記載堅決回京日期有誤,《近代史研究》第2期,1986
6.果斷從涿州回京日期補正,《近代史研究》第5期,1987。
7.“神聖圖書館制度”考證,《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
8.《也談歷史人物評價的相關理論問題》,《歷史理論研究》2003年第3期。
9.夏燮《廣東風氣年譜》的史料價值,《史學研究》2006年第2期。
10.雲《崇陵傳》辨正,歷史檔案第1990號。
11.李鴻章《人生功過圓融》解析,《史記》1997,第1期。
12.《公交車上的寫作:康梁編造的歷史神話》,《歷史教學》2002年第10期。
13.《義和團運動時期慈禧太後心態分析》,《歷史月刊》2003年第4期
14.白《與第二次革命》,《中華民國檔案》,第1期,2005年。
15.《利用行會黨:對辛亥革命的壹種誤解》,《歷史月刊》2007年第2期。
16.那拉氏集團與義和團運動,《山東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1980。
17.從福州船政局的建立看左的自強思想,《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82。
18.《論團中央》,《求是學刊》第2期,1984。
19.論左的洋務活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86。
20.《清朝頑固派與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87。
21.《廣東、湖南、湖北兩省的資產階級與粵漢鐵路》,南開歷史,第2期,1989
22.《論張之洞的建軍思想》,《人文學刊》第4期,1989。
23.論楊早期“代父造謠”的作用,《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0。
24.《義和拳》更名為《義和團》的解析,《歷史教學》第9期,1990。
25.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的民族鬥爭性質,收錄於《清代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研究》,三秦出版社,4月1990。
26.《淺析左思想的兩面性》,《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第65438期+0991,第65438期+0-2頁。
27.《安徽學者對辛亥革命的貢獻》,《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91。
28.辛亥革命前夕安徽社會意識的變化,《安徽史》第2期,1992。
29.《安徽辛亥革命的三個中心和三個階段》,《學術界》1992第3期。
30.齊新石灰公司的經營特點——以周集團企業為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2。
31.《晚清中日文化交流概論》,《日本學刊》第3期,1994。
32.《鴉片戰爭與中國現代化——鴉片危害的定量分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1994。
33.《論張之洞的洋務思想》,《安徽史》第4期,1994。
34.《論李鴻章的社會改革思想》,收錄於《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安徽人》,黃山書店,6月1994。
35.《論清代安徽省情》,學術界1995第1號。
36.義和團運動起止時間界限的界定——兼論“反清復明”和“掃除外國”階段的缺失,《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5。
37.《關於廣東與中國之間的收回通行權運動》,載於《成長的新壹代歷史》,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2月版。
38.從“扶清滅洋”到“以令滅洋”——論義和團運動的兩個階段,《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6。
39.齊心石灰公司成功的秘訣——論周企業集團的經營之道,《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1995。
40.《論中國商人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矛盾》,收錄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論文集》(洋務運動討論專輯),第2輯1982。
41.厚靠真知,簡難藏真知——評鮑成觀《西方文化與中國社會》,《現代中國》1997第7期。
42.李鴻章與近代獨特的平等條約,《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1998。
43.《劉銘傳復臺策計》,收錄於《海峽兩岸劉銘傳逝世壹百周年論文集》,黃山書店,5月1998。
44.《中西編年史的時代特征與個性》,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2000。
45.《平原起義與封建統治階級的態度》收錄於《平原義和團起義10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店,2000年9月。
46.義和團運動期間慈禧的態度和清政府的內外政策被收錄在山東大學2002年4月出版的《義和團運動壹百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
47.《辛亥革命前無政府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業余宣傳》,《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48.中國安徽省的辛亥革命狀況,收錄於《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文集》,民國檔案雜誌,2002年4月。
49.《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50.唐:中國第壹位現代企業家,《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51.《20世紀中國史學的論爭與發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52.《論安徽公學的創辦及其影響》,《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53.“探尋隱實,明辨是非,追根溯源,探究因果——評馬淩河教授《晚清外債史研究》,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54.《20世紀初立憲派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介紹》,《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55.《福州船政局百年研究綜述》,《黃山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56.太平天國的「聖庫」和「國庫」是壹回事嗎?歷史教學,1982號,10號。
57.劉銘傳《臺灣省的改革與建設》,《歷史知識》第5期,1986。
58.與袁世凱的鬥爭——宋遺產分析,《社會科學學報》,6月4日,1987。
59.林則徐禁煙二三事,歷史知識1988 1。
60.中法戰爭時期張之洞的軍事思想,《中學歷史》第6期,1989。
61.鴉片出口中國的故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第9期,1992。
62.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訪安徽師範大學校長張海鵬教授,《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第4期,1993。
63.懸案:義和團運動的起源,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第8-9期,1993。
64.史德失傳的社會原因分析,《安徽史》第4期,1995。
65.第壹部考試研究通史,安徽日報1995年8月25日。
66.《高屋建瓴,透徹理解原著》,收錄於《李先生紀念作品集》,遼寧古籍出版社1998 1版。
67.安徽省政協文史委員65438於1992年8月發表的《安徽公學的建立及其影響》壹文,收錄在《安徽省辛亥革命文選》中。
68.白與安徽第二次革命,《安徽文史通訊》第4期,1997。
69.太平天國在蘇南的土地政策,池州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8。
70.《兩淮起義的內容和特點》,《撚軍研究》2000年第2期。
71.《論王茂蔭的幣制改革方案》,《蕪湖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72.“門戶開放”政策在困境中形成(校對),《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23輯。
73.《白宮的陰影:美國總統與越南戰爭》(校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94。
74.清政府的治水與決策程序(校對),《安徽史》第2期,1996。
75.《20世紀初革命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1。李鴻章幕府(獨立撰寫),嶽麓書社,2006年9月5438+0。
2.《中國社團史》(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65438+2月版。
3.《中國近代史》(合著),黃山書店,1989九月版。
4.《安徽文化史》(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12版。
5.《貪官傳》(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4月1992。
6.《不義之臣傳》(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0版。
7.《安徽史》(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7月1991。
8.學生戒海(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4月1992。
9.安徽百科全書(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月1994。
10.世界名懸案集(合著),黃山書店1995 65438+2月版。
11.中華老字號(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九月版。
12.《中國近代史專題》(主編之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版。
13.《清代光緒宣彤通史》(合著),故宮出版社,2003年,1版。
14.《廣東風氣年譜》(校對),中華書局,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