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

? 《蘇東坡傳》卷壹講了蘇東坡的童年與青年,為我們介紹了他卓越的才華及其偉大的人格的形成。

蘇東坡從小的家庭環境很好,父母皆有文學素養,也因此影響了蘇東坡和弟弟蘇轍。父親蘇洵,“秉賦穎異,氣質謹嚴,思想獨立,性格古怪”,二十七歲時,才發奮讀書,而能文名大噪,文名不為才氣縱橫的兒子的文名所掩,這究屬極不尋常之事。但他多次科舉考試不中,作者認為,其弱點十之八九在作詩上。“詩的考試,需要相當的藝術的雅趣,措辭相當的精巧工穩,而蘇洵則主要重視思想觀念。”最終名落孫山而歸。但蘇洵對功名並未完全死心,於是他以純粹而雅正的文體教兒子,教兒子深研史書為政之法,乃至國家盛衰隆替之道。萬幸的是,蘇洵壹直堅持文章的淳樸風格,力戒當時流行的華美靡麗的習氣,使蘇東坡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蘇東坡的有如此卓越的才華,不僅因為家庭的教育,還有他的勤奮努力。他十壹歲時,進入中等學校,認真準備科舉考試。為應付考試,學生必須讀經史詩文,經典古籍必須熟讀至能背誦,不僅僅註重內容,連文字措辭,出處,標點也不可忽略。實在是艱難而費力的苦事。蘇東坡將經書和正史逐字抄寫,再稍加思索,絕非僅僅閱讀多次所能比。也正因為他的努力,才能寫出如今流傳千古的文章。

蘇東坡的文章巧在哪裏?“他的情思巧妙,能真實精確地表達出來,迷人之處與獨特之美油然而生,並不是在文外附著的身外之物。”他的文章簡潔、自然、輕靈、飄逸,“具有此等特性,便不至於索然無味,而我們也就不怕沒有好文章讀了。”能使讀者快樂,的確是蘇東坡作品的壹個特點。他曾寫信給朋友說:“我壹生之至樂在執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正如作者所說,蘇東坡寫文章裏邊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樂的力量,就是文學本身的報酬。

難怪,蘇東坡的壹個學生曾說,蘇洵天賦較高,但是為人子的蘇東坡,在學術思想上卻比他父親更淵博。作者在第壹章也說:“恕我直言,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

我不敢直言它是否作為壹本好書,但我願意繼續讀下去,去期待、去了解蘇東坡的壹生。

柯叢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