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止痛膏簡介

止痛膏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處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6 摘錄 7 《普濟方》卷二八四 7.1 組成 7.2 主治 7.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7.4 制備方法 8 《聖濟總錄》卷壹三四 8.1 組成 8.2 主治 8.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8.4 制備方法 9 《聖惠》卷六十八 9.1 組成 9.2 功效 9.3 主治 9.4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10 方出《聖惠》卷六十,名見《聖濟總錄》卷壹四三 10.1 組成 10.2 主治 10.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10.4 制備方法 11 《普濟方》卷三壹四 11.1 組成 11.2 功效 11.3 主治 11.4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普濟方》卷二九六 12.1 組成 12.2 主治 12.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12.4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止痛膏 * 止痛膏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zhǐ tòng gāo

2 處方

羊脂22.5克 豬脂22.5克 松脂22.5克 蠟15克

3 制法

取豬、羊脂於銚子內,以肥松節點火,煎三五沸,下松脂及蠟令熔,攪和,傾於新瓷器內盛。

4 功能主治

治湯火所損,夜晝熱痛。(燙傷燒傷)

5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塗患處,壹日二三次。

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八

7 《普濟方》卷二八四 7.1 組成

泥蜂窠(作窠於壁門螟蛉窠也,擡椅下間有之),乳香少許。

7.2 主治

指癰,痛徹骨髓,腳跟腫痛。

7.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用新冷水調塗之。壹方用釅醋調。

7.4 制備方法

上為末。

8 《聖濟總錄》卷壹三四 8.1 組成

樸消(研)1兩,爐星灰(木炭爐內火正盛時退卻火,取熱灰放冷,細絹篩取)2兩。

8.2 主治

湯火傷,皮肉未破爛,只熱痛者。

8.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塗所傷處,頻換。

8.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冷水調如糊。

9 《聖惠》卷六十八 9.1 組成

羊脂3分,松脂3分,豬脂3分,蠟半兩。

9.2 功效

止痛滅瘢。

9.3 主治

湯火所損,晝夜熱疼,灸瘡。

9.4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上藥取豬、羊脂於銚子內,以肥松木節點火,煎35沸,次下松脂、蠟等,令熔,攪和,傾於新瓷器內盛。日三兩度塗之。

10 方出《聖惠》卷六十,名見《聖濟總錄》卷壹四三 10.1 組成

莨菪子1合(炒熟)。

10.2 主治

痔瘺有頭,疼痛,下膿血。

10.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貼痔瘺處。其痛立止。如有頭,即漸漸消落。

10.4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牛皮膠煎汁,調和如膏,攤於帛上。

11 《普濟方》卷三壹四 11.1 組成

油1斤,當歸1兩半,白芷1兩,桂心2分,芎藭1兩,槁本1兩,細辛2分,密陀僧1兩(細研),黃丹5兩,麝香2分(細研),鹿角膠1兩半,蠟3分,朱砂1兩(細研),鹽花1兩,膩粉3分,乳香3分(細研)。

11.2 功效

排膿。

11.3 主治

壹切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痛。

11.4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故帛上攤貼,1日2次。

11.5 制備方法

上藥先取油安鐺內煉沸,下當歸等六味(細銼)入油,煎白芷赤焦色,綿濾去滓,凈拭鐺;仍下藥油,依前慢火熬油、蠟並丹,不住手以柳錍攪,候色黑,次下密陀僧、鹿角膠、鹽花,次下膩粉,次下乳香,次下麝香、朱砂等,慢火熬,候藥黑光,即滴水內,如軟硬得所,藥成,入銅罐中待凝,於凈地上安壹宿,以物蓋之,出火毒。

12 《普濟方》卷二九六 12.1 組成

大皂莢針7個(燒存性),白礬1塊大如指(飛過)。

12.2 主治

痔。

12.3 止痛膏的用法用量

敷患處,每日2次。

12.4 制備方法

上為末,入腦子少許,面油調勻。

古籍中的止痛膏 《普濟方》:[卷二百七十七諸瘡腫門]湯火瘡

壹兩)上為細末。以羊髓和搗稀稠。日可三度。以翎止痛膏(出聖惠方)治灸及湯火所損。晝夜啼呼。止痛滅瘢...

《太平聖惠方》:[卷第六十八]治湯火瘡諸方

洗。然後以散子敷於瘡上。治湯火所損。晝夜熱疼。止痛膏方。羊脂(三分)松脂(三分)豬脂(三分)蠟(半...

《普濟方》:[卷二百八十四癰疽門]諸癰疽

酒調下三錢。及小兒斑後生癰。米飲調下。效如神。止痛膏治指癰痛徹骨髓。腳根腫痛。泥蜂窠(作窠於壁門螟...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七痔漏門]痔漏疼痛不可忍

礬散(壹名礬香膏)治痔漏出膿血不止。不可忍者。止痛膏(出聖惠方)治腸風痔有頭。下膿血。疼痛不可忍。...

《普濟方》:[卷三百十四]膏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