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中的諸葛亮(出自《諸葛亮集》)。原文: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不冷漠,不清醒,不安靜,不遙遠。如果妳安靜地學習,妳必須學習。不學習,學不廣。如果妳沒有野心,妳不可能成功。
君子的品行是從寧靜中提高修養,從節儉中培養品德。不動聲色就無法明確自己的誌向,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學習壹定要靜下心來,壹心壹意,天賦來源於學習。所以,不讀書就長不了才,沒有誌氣就學不出成績。
擴展數據:
建興十二年(234),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諸葛亮出兵武功縣。與此同時,他寫信給他的弟弟諸葛瑾,說:“諸葛瞻現在已經八歲了,非常聰明和可愛。我只是怕他太早成熟,以後成不了偉大的球員。”
諸葛亮為蜀漢民族事業日夜操勞,疏於親自教育兒子,所以寫了《誡書》這封信警告諸葛瞻。諸葛亮病死,諸葛瞻攻絕武侯。
《十誡》成為後世學生修身立誌的名著,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