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是壹種動態的微妙物質,不斷運動;血是指血;津液是所有正常體液的總稱。根據氣、血、津液、陰陽的相對屬性,氣有升溫之功,故屬陽;血液和津液都是液體物質,有滋養潤澤的作用,所以屬於陰。
“氣的概念”
氣是中國古代對自然現象的簡單認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家就認為,氣是構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宇宙萬物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這種簡單的認識被引入醫學領域,逐漸形成了中醫氣的基本概念。
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聚則成有機體,氣散則亡。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營養物質來維持,人體必須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包括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水谷脾胃產生的精微之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因此,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
“氣的分布與分類”
人體之氣整體上由腎之精、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肺吸入的清氣組成,是在腎、脾、胃等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下產生的,大量存在於全身各處,但具體來說,人體之氣是多種多樣的。由於其主要部件、分布部位和功能特點不同,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名稱。氣的主要類型,請繼續往下看。
1,生命力
元氣,又稱“元氣”、“真氣”,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1)組成和分布
元氣的構成主要是藏於腎中的精,它依賴於腎中的精,並由腎中的精產生。元氣產生後,通過三焦傳遍全身,到達裏面的臟腑和外面的皮膚,作用於身體的各個部位。(2)主要生理功能
元氣的主要作用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溫暖和刺激臟腑經絡等器官的生理活動。因此,生命力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當身體充滿活力時,臟腑經絡等器官的活力就會旺盛,身體的體質就會強壯,少生病。如果是由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或者慢性疾病和損傷,就會形成袁琪不足,產生多種疾病。
2.宗奇
宗族精神又叫“風氣”、“動氣”,“宗族”有本義,是後天生命活動的宗族始氣。
(1)組成和分布
宗氣主要由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從食物運輸產生的水谷精氣相互結合而成。宗氣產生後,積聚於胸,即“上氣海”,這是全身氣運動流行的開始。肺和脾胃在宗氣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宗族精神的盛衰與肺和脾胃的生理功能有關,尤其與肺有關。
宗氣聚於胸,通肺,出咽喉,透心脈;通過肺的下行功能,儲存於丹田,通過氣街註入足陽明胃經,下行至足。
(2)主要生理功能
祖氣的作用有兩個:壹個是取氣道呼吸,有促進肺的呼吸運動的作用,與語言、聲音、呼吸力度有關。二是血液流經心脈,即註入心脈的宗氣具有促進心臟跳動、調節心率和節律的作用。因此,氣血的運動,四肢的寒溫活動能力,視聽能力,心臟跳動的力度和節奏等。,都關系到宗族精神的興衰。“徐麗”位於左胸之下,是古人審視宗族精神興衰的地方。所以在臨床上,我們常常以“虛內”的脈象、脈象來衡量宗氣的盛衰。
3、營地氣體
戚穎是隨血液在脈中運行的氣。戚穎營養豐富,所以它也被稱為“容奇”。營與血的關系非常密切,密不可分,所以常稱為“營血”。營衛氣屬陰,故又稱“營陰”。
(1)組成和分布
補氣主要來源於脾胃運化水谷之精,由水谷之精所生。戚穎存在於血液靜脈中,成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沿著靜脈上下流遍全身。
(2)主要功能
補氣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滋養身體和生血。水谷精微之精是補氣的主要成分,是臟腑經絡等生理活動的必要營養物質。與此同時,營養氣體被註入脈搏,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
4.齊威
衛氣是運行於脈外的氣。衛氣、營氣屬陽,故又稱衛陽。
(1)組成和分布
齊威主要是由水谷的本質生成的。其特點是“快而順”。衛氣的活動特別強,流動很快。所以不受血管限制,運行於皮肉之間,熏於胃黏膜,散於胸腹部。
(2)主要生理功能
衛氣的生理功能有三個方面:壹是保護肌表,防禦外邪入侵。二是溫補臟腑、肌肉、皮毛。三是調節穴位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使體溫保持相對恒定。
補氣和衛氣都生於中焦,水谷的精氣是它們的主要來源。但“脈中養”和“脈外守”必須協調正常,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種最重要的氣之外,人體的氣還包括“臟腑之氣”和“經絡之氣”,這兩種氣實際上都來源於元氣:元氣分布於某壹臟腑和某壹經絡,成為某壹臟腑或某壹經絡的氣,從而成為維持和促進臟腑和經絡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壹代之氣”
人體的氣包括來自父母的先天之精,食物和飲料消化產生的水谷精,以及肺吸入的天然清氣。人體的氣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
先天之精受父母影響,由父母生殖之精轉化,藏於腎中;水谷的精氣依賴於脾胃的運化功能;自然界中存在的潔凈空氣取決於要吸入的肺的呼吸功能。因此,從氣的來源和生成來看,氣的盛衰除了先天和後天的飲食營養,以及自然環境外,還與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如果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正常,人體的氣就能保持旺盛。反之,腎、脾胃、肺的生理功能異常,就會影響氣的生成,從而形成氣虛等病理變化。需要指出的是,人在出生後,必須依靠飲食的營養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而人體對飲食中營養物質的攝入依賴於脾胃的接受、分解和運輸。因此,脾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在氣的生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氣的生理功能”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對人體有許多生理功能。氣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壹)促進的作用
人體的生長發育,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血液的循環,體液的分布和代謝,都是依靠氣的刺激和推動來維持正常的。例如,元氣可以刺激和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氣血津液,供人體消耗和生長發育。再比如宗氣,貫穿心脈,運行氣血。所以有“氣帥血”、“氣好血”之說。如果氣虛減弱促進,就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或內臟功能下降,甚至血流緩慢,導致血瘀的發生。
變暖效應
難懂的經典。《二十二難》說:“氣主溫”,意思是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體溫依靠氣的溫來維持其恒定;液體物質,如血液、津液等,也是依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正常循環的,所以說:“血是溫的,冷了就凝結了。”如果氣的溫煦作用異常,不僅可出現惡寒喜暖、四肢不溫、體溫過低等感冒癥狀,還可引起血液循環緩慢、津液代謝異常等疾病。
(3)防禦功能
機體的防禦功能是非常復雜的,雖然包括了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綜合功能。但是,氣本身的防禦功能也很重要。氣的防禦功能主要表現在保護全身肌肉表面,防禦外邪入侵。所以《蘇文》說:“邪聚則氣衰。”也就是說,當氣的防禦功能減弱時,全身的抗病能力必然下降,身體也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而生病。
固定
固定攝影就是固定保護,統壹攝影。氣的固攝主要是指它能防止血液、津液等液體物質無故流失。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固血使其在脈中循環而不溢;掌握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精液,控制其分泌和排泄,防止無故丟失。如氣不攝血而出血;氣不攝津,自汗、多尿、流涎;遺精、早泄等。氣虛引起的。
(5)氣化
“氣化”是指氣的運動所引起的各種變化。具體是指精、氣、血、津液各自的代謝和相互轉化。例如,氣血津液的生成需要食物和飲料轉化為水谷精,然後轉化為氣血津液。體液代謝成汗液和尿液;食物和飲料經過消化吸收後,其殘渣轉化為渣滓,是氣化的具體表現。氣化功能異常,就會影響氣血津液的代謝,影響飲食的消化吸收,影響汗、尿、糞的排泄,從而形成各種代謝異常的病變。所以氣化的過程其實就是體內物質代謝的過程,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
氣的五種功能在生命活動中密切配合,相互作用,缺壹不可。
“氣的運動和形態”
人體的氣是壹種精微的物質,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斷運動。它流行於全身各器官、經絡等組織器官,無處不在,時刻促進和刺激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氣的運動稱為“行氣機”。氣的運動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理論上可以歸納為升、降、出、入四種基本運動形式。
人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都是氣升降的地方。氣的升降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壹旦氣的升降運動停止,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止。氣的升降運動不僅促進和刺激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還可以體現在臟腑經絡等器官的生理活動中。比如肺的呼吸功能,呼氣是出,吸氣是進;宣布它是上升,宣布它是下降。脾胃主消化,脾主清化促健康,胃主濁降和諧。氣的盛衰、出入,都是對立統壹的矛盾運動。從局部來看,並不是每壹種生理活動都必須有升降通道,而是各有側重。比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從全身的生理活動來說,升與降、出與入必須協調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因此,氣的升降運動是協調平衡各種生理功能的重要環節。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之間的協調平衡稱為“行氣順暢”,升降出入的不平衡就是“行氣失常”的病理狀態。氣機失調有很多種形式。比如由於某些原因,氣的升降運動受阻,稱為“氣滯”;當某些部位受阻時,稱為“氣滯”;氣升得太多或降得太晚,稱為“氣逆”,氣升得太晚或降得太晚,稱為“氣陷”;當氣不能守內而逃外時,稱為“脫氣”;氣達不到外,稱為“氣結”。
~~~~~~~~~~~~~~~~~~
虛證:即正氣虛弱或體內有形物質缺乏而引起的證候。如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慌氣短,自汗盜汗,舌淡無苔,舌質嫩,脈弱等。治療要用進補的方法。
註意:
1.辨證必須結合臟腑、氣血、陰陽來指導治療。比如脾虛要健脾,氣虛要補氣,陰虛要養陰。從脈象可以了解。
2.虛證常與寒證或熱證並存,如陽虛導致感冒(即功能減退過度),所以陽虛常出現感冒癥狀(虛寒證);陰虛生熱(即因陰虛津液少,陽氣過盛而化為熱),所以因陰虛而出現的熱癥(虛熱證)很多。
3.相對來說,慢性病是實證,老年人也是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