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七個:壹、乙、丿、丨、丶、亅、〇
壹、壹拼音:yī
釋義:
1、數名,最小的正整數(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
2、純;專:專壹。壹心壹意。
3、全;滿:壹生。壹地水。
4、相同:壹樣。顏色不壹。
5、另外的:蟋蟀壹名促織。
二、乙拼音:yǐ
釋義:
1、天幹的第二位,用於作順序第二的代稱。
2、指代壹方:甲方乙方。乙型腦炎。
3、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7”。
4、姓。
三、丿拼音:piě
釋義:古同“撇”,漢字主要筆畫之壹,自右上向左下斜。
四、丨拼音:gǔn
釋義:上下貫通。
五、丶拼音:zhǔ
釋義:
1、古人讀書時斷句的符號。
2、古同“主”。
六、亅拼音:jué
釋義:鉤子。
七、〇拼音:líng
釋義:同“零”。數的空位,用於數字中,多用於表示頁碼或年代:壹〇八位。壹九九〇
擴展資料
筆劃如橫(壹)、豎(丨)、撇(丿)、點(丶)、折()等,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筆畫有時也指筆畫數,如字書前有漢字筆畫索引。
表示這兩種意思時“筆畫”亦可作“筆劃”,但目下規範作“筆畫”。此外,筆畫還指用筆繪制的圖畫,此義項壹般用在古籍中,現時人們不常用或不用。
傳統的漢字基本筆畫有八種,即“點(丶)、橫(壹)、豎(丨)、撇(丿)、捺(?)、提(?)、折(?)、鉤(亅)”,又稱“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規定了5類基本筆畫:橫類、豎類、撇類、點類、折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