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離開故鄉考進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又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學堂。1902年初畢業後被選派赴日留學,先是學醫,後為改變國民精神,棄醫從文。1909年8月回國。
辛亥革命後應蔡元培之邀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供職,後又隨部遷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新文學的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正式開始了輝煌的創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繼出版短篇小說集《吶喊》和《仿徨》等。
“四·壹二”反革命政變使其思想產生了飛躍,由此進化論思想為主導,轉向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思想為主導。1930年3月“左聯”成立時,被推薦為常委,成為中國***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
後十年的雜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槍,充滿了唯物辨證的精神。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毛澤東認為:魯迅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附:
自嘲
1932年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壹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魯訊作品全集:
朝花夕拾、故事新編、仿徨、吶喊、野草、而已集、二心集、墳、花邊文學、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補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集外集拾遺補編、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附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熱風、三閑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古籍序跋集、漢文學史綱要、文序跋集、中國小說史略、關於魯迅、近訪魯迅博物館、李澤厚論魯迅、魯迅研究現狀、魯迅與電影、魯迅與朱安、魯迅詩集、阿金、魯迅挨“罵”錄。